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案例主题
(一)主题名称:一亿有多大
(二)主题背景:
数学与科学的融合
二、案例目标
1.经历“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等探究活动, 借助实物, 多角度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
2.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方法.初步渗透以小推大的数学方法。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描述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4.能用多种素材体验1亿的大小, 渗透节约粮食物, 节约用水的思想。
三、案例设计
(一)活动准备
PPT和学习单
(二)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1和1亿,对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从数的组成来说说对1亿的认识吗?
2.出示一组材料: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亿颗星星;地球是其中年龄最小的星球,大约有46亿岁;人类家园生活有70亿人口,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4亿人口;我国在校小学生约有1亿名,如果让这1亿名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3.现在你对1亿有什么感觉?1亿到底有多大呢?
二、设计方案
1.提问:你准备怎样研究“1亿有多大”呢?学生讨论后交流。(可能有学生会想研究1亿张纸有多高,有的想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
2.选取其中一项,今天我们以A4纸为研究对象,来感受“1亿有多大”,每个小组选好一个研究主题,商量研究方案。
3.交流:以1亿张A4纸有多重为例,你们打算怎么研究?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为:先测量100张A纸的高度(或500张A4纸的高度),再推算1亿张A4纸的高度。推算出的高度与我们熟悉的身边的物体作比较,比如大楼、高山等。
4.修正自己小组的研究方案,开展小组研究并记录。
三、合作研究
1.小组合作研究并在研究单上作好记录。
2.交流。
(1)先交流1亿张A4纸的高度。追问:怎么不选择10张A4纸测量,为什么选择500张A4纸测量。单位为什么要换算成米?你们有什么发现?从中你还知道1张A4纸有多厚?
出示:宜兴最高楼和珠穆朗玛峰。
小结:一张A4纸很薄,但1亿张A4纸堆得很高很高。1亿真大啊!
(2)交流1亿张A4纸的重量。交流后,出示中型卡车的载重,让学生计算大约要装几辆卡车。
(3)交流1亿张A4纸的长度。约3000千米,出示宜兴到北京约1500千米。
(4)交流1亿张A4纸的面积。1张是624平方厘米,1亿张是624平方千米
四、拓展引申
1.出示一组资料:一棵20年的树大约可以生产3000张A4纸。我国有14亿多人。在这两组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张A4纸,相当于拯救47万棵树木。
2.提问:现在你觉得1亿大不大?我说1亿还很小,你信不信?出示一组信息:1亿纳米只有10厘米长,1亿米光只要走5分钟,1.6亿个红细胞聚信在1滴血里,120亿个神经细胞在人的大脑中……,还有很多比亿大得多的单位(看视频)
现在你对1亿又有什么感受?(1亿是一个数,相比1来它很大,相比古戈尔它太小,1亿加上单位我们才能感受它具体的大小。宏观之大,微观之小。1虽小,积小成多,聚少成塔。请大家善待大千世界里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同的1.
3. 今天我们以“纸”为媒,研究的“1亿有多大”,你还想怎样研究1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做,完成研究报告。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理解“一亿”的大小,并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描述“一亿”。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感受到“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但对于“一亿”的具体含义和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部分学生在描述“一亿”时,仍然停留在“很多”“非常大”这样的模糊概念上,未能将其与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如“数一亿粒米需要多长时间”“一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等,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具体操作中感受“一亿”的大小。然而,部分活动的时间安排较长,导致课堂节奏稍显拖沓,部分学生在等待过程中注意力分散。
五、案例特色
1.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研究一亿有多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