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小学生数感素养的培养:理论与实践

作者:史天姝  日期: 2025-04-09  点击:
摘要:数感素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极为关键的部分,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运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剖析数感素养的内涵与价值,详细探讨当前小学生数感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数感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数感素养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核心要点。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人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数感不仅仅是对数字的简单认知,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素养,它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进程,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和数学能力的提升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环境,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感素养的内涵​
数感素养涵盖多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它表现为学生对数字意义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例如,学生不仅要知道数字 “5” 代表五个物体的数量,还要理解在不同情境下,“5” 所蕴含的意义可能不同,它可以是 5 元钱、5 米长的绳子、5 分钟的时间等。其次,数感体现在学生对数字之间关系的把握上。学生应能察觉数字间的大小比较关系,像 5 比 3 大,还能理解数字间的运算关系,如 2 和 3 相加能得到 5。再者,数感包括学生对数字运算结果的合理估计能力。当面对 “38 + 23” 这样的运算时,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迅速判断出结果大致在 60 左右。此外,数感还涉及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和数学知识去描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将抽象的数学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三、数感素养的重要性​
(一)助力数学概念理解​
数感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搭建了桥梁。以分数概念为例,对于 “1/2” 这个分数,如果学生具备一定数感,就能联想到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1/2”。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分数所代表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是单纯从理论层面去记忆分数的定义。这种基于数感的理解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接受。​
(二)提升运算能力​
良好的数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数感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比如计算 “25 + 18”,他们可能会想到将 18 拆分成 15 和 3,先算 25 + 15 = 40,再加上 3 得到 43,这种凑整的方法基于对数字关系的敏锐感知,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快捷。在乘除法运算中,数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字大小的估计,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明显的计算错误。​
(三)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数感素养使学生能够迅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在购物时,面对商品的不同价格和促销活动,学生需要运用数感来计算怎样购买更划算;在装修房间时,要根据房间的尺寸和家具的大小,运用数感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具备良好数感素养的学生,能够在这些实际情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四、小学生数感素养培养现状​
(一)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论讲解和运算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数感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往往围绕着公式、定理的记忆和大量的练习题展开,学生缺乏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字的机会。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时,教师可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口诀,而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等方式,去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导致学生虽然能够熟练背诵口诀,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常常出现错误。​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数学源于生活,但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觉数学是一门孤立、抽象的学科,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计算一些给定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等,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收集身边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分析,使得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无法真正掌握统计的方法和意义,更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对小学生数感素养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数感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算能力,而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数感素养的实际情况。例如,考试中往往注重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而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数感,如对数字的敏感度、对运算方法的选择合理性、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数感素养的全面培养。​
五、小学生数感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知数字意义​
引入生活实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教授 “认识人民币” 这一内容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实际的商品买卖活动,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价值和使用方法,感受货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 “认识时间” 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说一说每个时间段所做的事情,从而理解时间的概念和意义。​
开展生活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调查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感知。比如,让学生调查家庭一个月的水电费支出情况,记录每天的用电量和用水量,计算出总费用,并分析费用变化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所反映的生活现象,增强对数字的敏感度。​
(二)巧用游戏活动,培养数感能力​
数字游戏: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字游戏,如数字接龙、猜数字、数字拼图等。以数字接龙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数字,如 “5”,然后让学生依次说出比前一个数字大 1 或小 1 的数字,如 “6”“7”“4” 等,通过快速的数字反应,锻炼学生对数字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理解。猜数字游戏则可以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猜测教师心中所想的数字,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给出 “大了” 或 “小了” 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猜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的数字推理能力。​
运算游戏:结合数学运算设计游戏,如 “算 24 点” 游戏,教师给出 4 个数字,让学生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计算结果等于 24。这个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运算方法,增强对数字运算关系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 “数字魔方” 游戏,在魔方的每个面上标上不同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转动魔方,进行数字组合和运算,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三)强化估算训练,提升数感思维​
日常估算练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练习。例如,在进行数学计算之前,让学生先对结果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在学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 时,让学生估算 “324 × 18” 的结果,学生可以将 324 看作 300,18 看作 20,估算出结果大约是 6000,然后再进行精确计算,对比估算结果和实际计算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提高估算能力,增强对数字大小的感知。​
实际问题估算:将估算训练融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运用估算方法。比如,在组织学生去公园游玩时,让学生估算一下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已知公园门票每人 28 元,班级有 45 名学生,学生可以将 28 看作 30,45 看作 50,估算出大约需要 1500 元。通过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数感思维。​
(四)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数感发展​
过程性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数学游戏等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例如,在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时,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运用数字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表现性评价:设计多样化的表现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数感素养。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份数学手抄报,要求围绕一个数学主题,如 “生活中的数学”,在手抄报中运用数字、图表、数学故事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学生手抄报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数感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演讲比赛、数学建模活动等,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数感素养进行评价。​
六、结论​
小学生数感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深入理解数感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针对当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创设生活情境、巧用游戏活动、强化估算训练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有效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感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数感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持续关注学生数感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