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参照教师用书和备课手册,备课时抓住重难点,合理分配课堂
《数学》五年级下,《圆的认识》中,或许学生对于“圆形”的结构并不陌生,毕竟在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圆形图形图案、实物太多了,所以老师就大可不必将授课重点放在半径、直径这种基本信息上,这些内容让学生透过预习进行了解就可以。而是将授课重点信息放在“圆心界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面积”等这些需要经过缜密的计算和推演才能达成有效共识的内容上。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
1、关注学生听课状态,若个别出现走神现象,可以适度点名回答问题,若大部分孩子开始走神,教师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匆匆完成教学任务。此时需要立即调整课堂,可以开一个小小的玩笑调节一下气氛。家常课中,如果是因为内容难度大而致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还可以用生活化幽默的语言来解释知识点。
例:小数比较大小、解复杂方程、减法的性质
2、培养孩子数学学习的积极心理
曾有一个课题讨论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心理,教师需要先清楚学生有哪些消极心理,为何消极:知识点难度大,听不懂导致不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要学。针对第二种消极心理,教师要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以及怎么用好数学。
例:开学前的谈话,数学是一门主科,学习生涯逃避不了不如积极面对,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
三、激励优等生,关注后进生
分层教学,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先做多再做精,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以见多识广、方法多样化、拓展思维为目的做一些课外补充,或者可以放手让他们讲题。后进生着眼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练习,做一道会一道。
四、让同学成为同学
同学不仅是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更是一种学习资源。我也曾以为课堂上的讨论是浪费时间,课后的讨论是“另有目的”。其实课堂上和课后同学间的讨论都很重要,常常看见老师抛出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会有几个成绩较好的孩子交流(越过后进生),此时的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有大部分孩子置身事外,毫无效果。此时可以利用座位之便,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让聪明的孩子先做小老师,领着其他组员探究一番,再全班交流,这时会有更多孩子愿意表达,也更有底气表达。
至于课后的讨论,我认为更可以称为一帮一,学有余力的孩子帮助学困的孩子,精准扶贫,甚至比老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