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如何基于证据激发学习自信心

作者:单敏  日期: 2022-06-30  点击: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分享

    2000推行的全国课程改革开始,对教学的“三维目标”理解成为是否理解和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整合,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d82d158ccbf6c8101f903eab33eb13532fa40e1?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
 

 

 

 

 

 

 

 

 


    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是很难被量化的一个目标。在日常教学时,教师撰写三维目标,常常把这个维度的目标表述为“通过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对……的学习兴趣”等。这些无法在课堂上体现,也无法在课后活动和日常作业里面确认是否达成的目标,既空洞又单薄,事实上是教案中的摆设。

 

一、逻辑分析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设计方式存在的误区和悖论,其中“基于证据”的评估强调了我们需要克服一些显然不合逻辑的,但是又形成习惯的教学设计现状。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基于证据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的设计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P19  逆向设计三阶段

对设计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及改进,如此循环往复。

 
1、确定预期结果——发展学习自信心是教学预期结果之一

 

 

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那么需要什么样的证据证明学生发展了学习自信心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为了获得这样的证据,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设计      

 

 

    逆向设计下,对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和其余目标一样,是需要证据支撑的,这与我们之前所认识的目标达成是完全不一样的。对比一下我们传统认知里面的目标和设计之间的关系:

 

 

 

 

           改进

目标                         过程设计

 


  

          

    单向度的教学设计,只有试题检测作为评估手段的设计,评估的权限都在老师,在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的衡量尺度里,只有90分以上才是优秀,所有没有获得优秀的学生都是不成功的,哪怕他们付出了多于别人几倍的努力。这显然是片面的,这样的评估,是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自信的。

   且看几个学生在试卷上写下的反思:

   1:这次考试我考得一点也不好,很多课堂上学会的题目都做错了,真实粗心大意,下次我一定要认真考试。(85分)

    2:这次考试,我的成绩太差了,计算错了一个,解决问题没有看清楚题目,导致这个题全错了,老师说过要仔细审题,而不是看题,我没有做到,真实太不应该了。(93分)

    ……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一些学生学习时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乐于发言,这样的学生的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的,可能他们考试无法达到优秀。还有一些学生擅长做题,平时一言不发,也不和同学交流合作,往往能考90分以上,我们很难评估这样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为了获得确切的理解,准确把握学情,我们需要基于外部证据。

   

    单向度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获得了深刻理解,评估都在教师方面,往往以标准化测试为依据。缺少的就是阶段2——基于证据的评估。我们天然地认为,在目标指引下的教学设计必然是能达成目标的。我们设置好了目标,然后开始设计路径,至于路径上会产生哪些生成,我们经常理解为随机学生差异。我们把各种随机现象纳入教学预设。在此之前,评估从来没有进入过设计范畴。

 

    本书的观点,要注重把表现性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使用动态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的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所有的评估和证据都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到学习的效能感。在第七章《像评估师一样思考》教会我们如何设计

 

    那么如何基于证据改进教学,促进学习自信心提升呢?

 

二、教学改进

    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即真正的理解)和对学习过程的真实体验。评估连续统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

l  对理解的非正式检查

l  观察与对话

l  随堂测验与考试

l  问答题

l  表现性任务

 

“这是一个证据集,不是单个的事件。”下面我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我对“基于证据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的认识。

 

1、知识结构化,提升学习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来自于对知识的准确把握。而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正确与否,学生是有自我体验的。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学习,建构知识脉络,实现结构化,是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获得了知识的方法。

案例:分数的意义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分数的量、率多重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相应分数的含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掌握分数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数学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经过复习,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插入PPT 图片)

1、翻阅单元教材,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学习顺序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

3、结合具体习题,逐步分析分数的意义多重意义。

4、全课总结。

 

    这一课的设计本来觉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学习了以后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但是现在看来,根据逆向设计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是非常不成熟的单向设计,事实上,学生可能多做了题,但是学会学习了吗,学会迁移了吗?没有评估。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变得自信了吗,更没有说服力。

 

我做了以下改进:【P23 单页模板】

阶段1:预期结果

理解目标:学生将理解分数的多重意义;理解分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本问题:分数有哪几种“身份”?分数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怎样联系起来的?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学会用知识结构图关联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使用知识结构图;能结合情境说明各个分数的含义,能对分数的含义进行分类。

阶段2:评估证据

表现性任务:在小组内能合作交流,建构知识结构图。

其他证据:通过课堂问答、习题证明学生理解了知识;通过同伴互评和自评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阶段3:学习计划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用结构图表示出来。教师巡视。

2、反馈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3、复习分数的意义部分,出示例句,说说句子中的三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你能仿照例句举例说说分数的含义吗?

4、想一想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在学习反馈单上。

 

学习反馈单

自我反馈: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同伴反馈:你的同伴给了你怎样的帮助,你向他们学习到了什么?

                                                          

 

    改进后的设计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证据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思维的快乐激发自信。通过课堂上的学生合作互动,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改变了教师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会真正的思考,知识结构图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和自信,学生头脑中结构化的知识比零散的知识点更利于记忆和提取,当学生能站在结构化的高度理解知识,那么学习自信心就自然生成。

2、结构化知识积累自信。为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需要教师基于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本课的知识结构化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范例,将为未来学习提供经验参考,经验迁移的过程,就是学习自信心累积的过程。

3、反馈和自知提升自信。课上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自我总结课堂收获,学生在集中思想,不断思考我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课堂反馈单作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升的直接证据,将对学习自信心作正强化,经常重复这样的活动,让自我反思成为自觉,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学生自知水平的提高而提升。

 

思维的快乐激发自信

课堂观察:学生的小组研讨活动

学习成果:对知识结构图的阐释

结构化知识积累自信

知识迁移:用知识结构图建构新的知识

习题检测:能解释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

反馈和自知提升自信

课堂反馈: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

自评互评:你对自己的学习怎样评价?你的同伴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2、完整而且成功的探究,促进学习自信心提升

案例【大树有多高】

 

 

 

 

 

 

 

 

 

 

 

 

 

 


    《大树有多高》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在正反比例单元之后。在前面的课本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比例、正反比例,本课活动要求学生在晴朗的天气,在室外利用杆长和杆子影长的比值,根据大树影长测算大树的高度。学生需要理解实验操作的意义和结果,然后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大树高度测量的问题中。如果学生按部就班地听从老师的安排,也能测量出某一棵大树的高度,但是缺少了经验的迁移,实验就失去了意义——方法都是老师教的。如果学生能基于已有的比例的知识想到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核心知识点:,并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则是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是真正的理解。亲身经历过程并获得成功必然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使用逆向设计模板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了解构,设计成一个项目活动,以叠加证据,积累信心。

阶段1:预期结果

理解目标:

1、学生将理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物体和影长成正比例,并能利用这个比例解释用什么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2、学习进行实验的必要规划和步骤,掌握实验技巧,能正确测量和计算。

基本问题:

1、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大树的高度?

2、怎么证明这个比例是成立的?

经历的本次项目活动以后,学生将用比例测量大型物体的高度,初步学会数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阶段2:评估证据

表现性任务:1、能在小组合作中提出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2、能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并获得正确的结果。

其他证据:1、能用数学小论文说明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2、在小组互评中发现同伴和自己的优点,总结实验成果的经验。

阶段3:学习计划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测量大树的高度?

2、小组讨论要测量大树的高度,哪些方法是行不通的?什么方法是可行的。

3、聚焦讨论: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这个等式成立。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全班改进方案。

4、进行数学实验

5、讨论如何使用实验结论测量大树的高度?并实施测量。

6、知识拓展阅读:太阳高度角在自然和科学中如何发挥作用?

7、把本项目的学习过程撰写成实验小论文。

8、填写活动反馈评价表。

 

 

这个项目活动中基于以下评估证据,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1)明确的目激活自信。本项目在开始就以情境引入,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基于学生的科学学科的知识积累,容易想到操作的方向。这让学生觉得活动可行,并且能获得成功。这无疑增强了学习自信心。试想,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这个活动难度很大,且没有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或者工具,学生自然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2)真实的实验生发自信。在实验之前,班级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验准备讨论,提出了实验操作单,这是一次实验准备的示范,是学生获得实验成功的保障,也为学生未来设计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成功只给有准备的人,学生实验成功在意料之中,这让学生生发了解决问题的自信。

3)条理化的表达夯实自信。对一个活动的探究产生的自信如果能迁移到下一次活动中,那么这样的探究就是有生长力的。如此有趣的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不仅包含了比和比例的核心知识,也包含了实验操作探究规律的经验,让学生把一次成功的活动用条理化的语言记录下来,除了强化知识理解,也进一步夯实了自信心。这样的自信时有基础,有底气的。

 

明确的目的激活自信

课堂对话:讨论探究内容

课堂观察:小组活动,学生组内分工和讨论方案

成功的实验生发自信

操作表现:合理的小组分工和严谨的操作过程

测量结果:完整的实验单和合理的实验数据

条理化的表达夯实自信

实验论文: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

活动反馈单: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同伴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本次项目设计把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的手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聚焦核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2课时的活动,在完整的活动中积累了一系列的“证据集”,学生被卷入活动中,沉浸于活动中,达到了教和学的一致性,教和学频率共振,学习的自信来自完整真实的学习体验。

 

   

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我所学不足,实践不深,还难以领会全部的精髓。在以后我们进行我校的项目化学习和主题学习的研究时,我将着重把这本书上的方法使用到研究中,亲身经历UbD设计的成效魅力,以严谨的评估体系促进教学设计改进,以丰富的证据集评估学习的效果。总之,我要学的还有很多,要做的更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