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巧用错题资源  培养反思意识

作者:王珊珊  日期: 2023-02-14  点击:


【摘要】让学生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脉络,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透过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本文谈具体做法和作用。

【关键词】 错题  反思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学生得到发展、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我们在批改作业和考卷时,经常无法理解学生的错误,往往为此大费周折。有些题目一错再错,老师一般是再讲解,学生再订正。教师不禁要感叹:做过这么多遍,怎么还错?究其原因,其实是在教师讲解以及学生订正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经历反思的过程,因而并没有真正理解错误原因所在,正确的认识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与其费尽心思地揣摩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绞尽脑汁地思量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如让学生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脉络,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透过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错题反思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是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通过这面镜子,我对自己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回顾、思考,更清楚地看到了隐藏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了自我监控能力。

一、 具体的做法

当老师改完考卷或作业,发还给学生后,不要急于评讲,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从两个方面写出反思:1、写出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写出解题方法和步骤,并对此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2、引导学生转换角度重新审视问题与方法,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

考试的反思一般就写在试卷上与错题相对应的空白处,作业错题的反思一般写在作业本的后面,并用圆珠笔书写,以便老师再次收上来阅览。当然, 我也鼓励学生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记下“会诊记录”,定时收上来阅览。

对学生的反思要求不可太高,基础好的,表达能力强的,反思地深刻的,答案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基础差,表达能力弱的,能写一二句也可以。关键是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反思的价值,感受到反思的乐趣,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的反思意识才会逐步形成。

二、 反思的作用

1、逸而功倍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逸而功倍”这是《学记》主张的境界,学生对作业错题和考试错因的反思,有助于达到这种境界。

[案例1]             这题不该错呀

填空题:把8个棱长是1厘米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拼成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这道看来很简单的题目,班里却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做错了,很多同学的答案都是34平方厘米,包括李欢同学。

李欢的反思:这题不该错呀!明明是把8个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我没有看清题意,没多想就在草稿纸上画了个一长条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1厘米、1厘米,结果就是34平方厘米了。要是我看仔细点,就知道拼成的正方体棱长2厘米,表面积是2×2×6=24平方厘米了。

[案例2]           怎么就不画图了呢

填空题:把一根长6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表面涂满红漆,再锯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三面涂了红漆的正方体有(    )块。

这道题目做对的同学很少,在做题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同学没有多想,马上填了8块。什么原因呢?

赵亮的反思:做这题我没有多想,只觉得不管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把它们锯成小正方体的话,只有在顶点位置上的才有三个面露在外面。所以三面涂漆的肯定是8个顶点的8块。唉,平时习惯画图的我这次连图都没画,要是画图就可以发现这个长方体比较特殊,高只有1层,所以顶点位置有四面涂漆,看图数也能数出来三面涂漆的有10块。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学生做错试题,并不都是知识建构上存在的问题,而更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诸如粗心大意造成的抄错数字、运算符号,计算不仔细、审题不认真造成的错误,让学生反思就可以达到不攻自破的功效,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有针对性的评析。而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更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明确了改进的目标与途径,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对症下药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号准脉方能下好药,教学亦同理。而要找到学生做错试题的症结所在,最好是方法就是让学生写反思。学生的反思属于经验性的反思,它具有个体性和内隐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解题时的内心活动,是知识上的缺陷还是解决方法上出现的问题,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等等。老师只有透过学生的反思,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才能做好做强“评讲”这块面包。

[案例3]             都是0惹的祸

选择题:如果0.5a=0.6b,那么(   )

Aab   Ba = b    Ca b     Da b

这题的正确答案是(A),但很大一部分同学却选择了(D),为什么呢?

王奕的反思:我在做这道题时,用了老师教我们的假设法,假设0.5a=0.6b=3,算出a=6b=5,所以a b。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0,如果a b都是0的话,0.5a=0.6b=0,也是符合题意的。该死的0,都是你若的祸,害得我与满分失之交臂。

面对学生的反思,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怪罪于0,怪罪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可不知这也是老师教学中的失误。当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时,如果缺乏一定的深度,缺乏整体把握教材的广度,学生的思维出现以偏概全也就不足为奇了。评讲时老师切不可就题说题,可设计些对比题如:(10.5 a=0.6b;(2a÷0.5=0.6b;(3a÷0.5= b÷0.6,让学生辨析、讨论,在多种思维的碰撞中,领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

[案例4]            36平方米究竟有多大

解决问题: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36平方米用砖900块,如果铺6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此题根据题意,至少可以用三种方法理解解答。(1)看作正归一应用题解答:900÷36×64=1600(块);(2)看作反归一应用题解答:64÷(36÷900=1600(块);(3)用倍数关系来解:900×(64÷36=1600块。可有一部分同学却列出这样的算式:36×900÷64。看了高莹的反思,引起了我的深思。

高莹的反思:老师,你能告诉我36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吗?我以为36平方米是一块砖的面积才这样解答的。

一直以来这类题目都是错得较多的,我认为学生对题意不够理解,万万没想到,竟有同学受36平方米有多大的干扰。我们的教学是否割断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太缺乏体验了,评讲该从1平方米有多大讲起了。

当然,学生的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注重平时,坚持不懈地引导,鼓励学生写反思,让他们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教师要有所跟踪。带有共性的可讲评,属于个体原因的,可找时间个别交流。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反省批判能力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总之,反思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