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学数学经验结构化: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 ​ ​

作者:史天姝  日期: 2025-04-09  点击:
摘要:小学数学经验结构化对学生数学学习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其内涵,分析了在促进知识理解、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价值,并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实施路径,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数学经验结构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它强调将学生零散的数学学习经验进行整合与梳理,形成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小学数学经验结构化的内涵​
(一)数学经验的积累​
数学经验是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它涵盖了操作经验,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触摸、折叠、拼接等活动积累对图形特征的感知;也包括思考经验,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从中获得的思维启发。这些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能促使学生积累更全面的数学经验。​
(二)结构化的组织​
结构化并非简单地将知识罗列,而是依据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运算规则之间的推导关系等,将学生的数学经验进行有序排列与整合。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从整数的认识到小数、分数的学习,通过结构化组织,学生能清晰地理解数的概念不断拓展与深化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三、小学数学经验结构化的价值​
(一)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当学生的数学经验被结构化后,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点。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学习为例,学生在之前积累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经验,通过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操作活动,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经验纳入到已有的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本质含义。​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构化的数学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在整理和归纳数学经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不同的数学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进而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例如,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学生通过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归纳出运算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这种思维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小学数学经验结构化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数学经验结构化的课程设计​
整体规划课程内容​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从数学学科的整体框架出发,明确各年级、各单元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经验结构化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例如,在低年级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基本运算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按照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经验并构建知识结构。​
创设连贯的学习情境​
通过创设具有连贯性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将不同阶段的数学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 “路程、速度、时间” 的关系时,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出行的情境,从步行到乘车,逐步改变速度和时间,让学生在这个连贯的情境中不断积累关于这三个量之间关系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整合到一个知识结构中。​
(二)促进数学经验结构化的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和整合数学经验。例如,在学习 “圆柱的体积” 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将圆柱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 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回顾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经验,尝试将圆柱进行切割、拼接,从而将圆柱体积的计算经验纳入到已有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中。​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分享各自的数学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构建更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探究数学规律的活动中,小组成员通过各自列举实例,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数学经验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小组数学经验的结构化。​
(三)以数学经验结构化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
过程性评价​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经验积累和结构化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操作、是否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等,了解学生数学经验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例如,在评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不仅关注最终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整合与迁移能力。​
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促进学生数学经验的结构化。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反思自己数学经验的积累与整合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人的数学经验,拓宽自己的思路;教师评价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五、结论​
小学数学经验结构化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理解其内涵,充分认识其价值,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累数学经验,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深化对数学经验结构化的研究与应用,使其在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