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好习惯益终身

作者:杭鑫  日期: 2025-04-08  点击:

俗话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好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坏习惯则能驮着你滑向失败。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各种良好习惯的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室里经常会听到孩子说“我真粗心,这道题又错了”。“粗心”真的是主要原因吗?细细分析,主要问题还是缺乏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解题习惯呢?我认为:

 一、培养学生良好解题心理习惯

 有些孩子会因害怕出错,而表现得特别紧张;有些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做题上,心烦气躁,这样都会导致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因此在作业或考试前适当的心理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静下心来,可以在作业前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休息1分钟,调整好心情再做。然后,培养孩子做题的信心。我用的比较多的是“心理暗示法”。每次在练习前我总会等到孩子们都坐安稳后,慢慢地、轻轻地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都很棒!这些题都做过,相信自己,肯定能行。从现在起,你的眼前就只有这一份练习,开始做吧”。每当说完这句话,收效总是很好,孩子们静静地完成自己的题。几次之后,发现孩子们每到做题自己就能静下心来。

 二、培养细致的审题习惯

 有些孩子会在拿到批改过的练习后说“哎呀,又看错了,我还以为跟上次的是一样的呢”。这完全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审题时没把题看完。或者在解题时,拿到题目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有慌不择路的感觉,因此,要求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有认真的审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它关系着解题质量的高低。通过审题,要求孩子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线索及突破口。因此,在审题时,我总是要求孩子们首先要当这份练习中的题从来都没见过,然后手指点好仔细读完整道题,边读边思考,把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解题关键的句子圈划出来,遇到不懂的多读几遍……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不要立即进行计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

 三、培养细心的解题习惯

 解答的步骤是孩子对题目深入思考的外在表现,是我们判断孩子解题能力的依据。解答过程是否完整,思路是否清晰,都能反映出孩子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学会运用草稿纸。打草稿,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因此,我要求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草稿本,在草稿本上打草稿时字迹清楚,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写草稿,便于检查时应用。并且在运算过程中一定要沉着冷静。遇到难题时要冷静思考,不要急躁,在草稿纸上通过多种方法去解决。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2、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差的学生答案再好都是枉然。潦草不清的算式,易于造成计算方面的失误,特别不利于学生的检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身边素材,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例如:0写成6,1写成7等现象;或在解决问题的算式书写上,如当某一题需几步完成时,有的学生会东写一步,西写一步,答案完全无处可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规范书写数字,答题时要在空白处从左往右写。

 3、培养清晰、完整的答题习惯。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时的书写格式,力求过程完整,条理清晰,书写工整。规范的数学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良好的答题习惯要从低年级就培养起,要把解题思路按照一个清晰的顺序写下来。例如:教学六年级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就要求学生把假设的过程一步步写下来,然后分步写出分别求出的是谁。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慢慢学会比较规范的解答模式。

 四、培养认真的检查习惯

 题目做好后,还应耐心检查,可一些学生做题速度很快,做完后无所事事,东瞧瞧西看看,不去检查自己所做的题,结果练习中漏题也不会被发现,很明显的错误也不会被发现,因此检查这道工序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的失误是难免的,所以检查结果是否正确非常必要。

 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能在做完题后进行系统的检查。第一遍检查整份练习中是否有漏题。第二遍检查自己所做的题是否正确。对照练习和草稿纸,把自己做过的题按照完整的解题过程再想一遍,甚至再做一遍,看是否与第一遍所做的一样。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检查了自己做的题,又对做题的过程再次进行系统的复习,下次遇到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了。

可有些学生在你再三强调检查的情况下,也不会检查,那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提醒学生,也可搞一些这方面的专项练习,教会孩子不同的检查方法,如:估算法(看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倒推法(把求出的结果当做已知条件,把题中的一个条件作为问题进行验算。);换一种解法(换个思路解决问题);代入法(方程及一般应用题都适用)……这样孩子在检查过程中也有法可依。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既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细心的学习习惯。

 

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一部分来自于成绩,而要有好的成绩就必须有好的解题习惯。很多时候学生在面对题目的时候,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某一个数字,某一个符号等一些小的细节不注意,导致整个题目的错误,很显然,这是由于学生的运算解题习惯差造成的。因此,一定要对学生的解题习惯进行有目的的培养。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除了要准确理解概念,仔细审题,静心思考,还要规范解题,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良好解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还需要我们教师长时间坚持不断的鼓励和督促,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从而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