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新课标下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史天姝  日期: 2024-04-04  点击:

新课标下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史天姝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200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优化时,为使得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效果得到质的提升,教师可引进导学单教学模式,以导学单为载体,灵活开展问题导学单的设计,如预习导学单,问题链设计,自主学习辅助;研讨导学单,任务群设计,深度交流沟通;实践导学单,实践中思考,内化数学知识;梳理导学单,知识点归纳,优化知识体系等。本文就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中导学单的设计运用现实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单;问题探究;教学设计;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       

 


0 引言

为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筑牢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根基,教师在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引导时,可将导学单作为载体,围绕教材内容、学生真实学情、学科核心素养,灵活开展数学问题导学单,高效启蒙引导学生,助力学生自主探究、深度思考、系统归纳,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1 导学单的内涵

导学单又称为导学小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导学教育引导载体。该教育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通过大量实践衍生出的一种教育新形态。在导学单教学设计与实施时,以学科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散思考,最终完成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掌握。

导学单中“导学”侧重教师的教学引导,即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引导,助力学生进行高效率学习,而“单”则是学生学习思考的现实载体,教师可将教学活动组织的要求、学习任务、预设目标、导学要点,以纸质文本或图画的方式进行客观城乡,便于学生快速了解导学单的学习要求,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完成导学单任务,提升自我的学科核心素养,筑牢数学学科基础,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2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导学单运用的意义

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契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探究尝试中吸收内化数学新课内容,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时,可将导学单作为设计载体,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或实验探究作业,突出导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拓展性,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启蒙,发挥出导学单教学设计的优势[1]

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视角切入,可发现学生在导学单的辅助下,可进行先学先做,进而对所学的数学新课内容进行基本的掌握,并明确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理解存在困惑的概念,使得学生能够有准备地深度思考探究。因为,在学习问题的导向下,可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得学生更加专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师生相互交流、学生小组沟通中,发挥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整体水平。

基于教师教学的视角切入,则可以发现导学单的设计运用,可改变传统的数学理论满堂灌教学模式,更加侧重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点拨与辅助,围绕小学生的真实学情,启发学生的天赋领域,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动手、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实现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在学生完成导学单任务时,教师可动态观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则应当灵活介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辅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时,为充分发挥出导学单的运用优势与价值,助力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导学单设计的质量,保证数学导学单内容的丰富性、任务的趣味性、难易程度的分层性、数学主题的突出性、导学启发的递进性等,使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探究的“良师益友”,不断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3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导学单运用的现实路径

3.1 预习导学单,问题链设计,自主学习辅助

预习效果不佳,将对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内容学习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因为,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小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了解新课内容,并明确自己不理解的概念与定理,进而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灵活调整精力,保证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成效。为辅助小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完成对数学新课基础概念的初步了解,筑牢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基础[2]

教师在采取预习导学单的教学引导策略,以数学预习问题链为切入口,以预习导学单为载体,辅助学生进行高效自主学习。为契合小学生的真实学情,在预习导学单的问题链设计时,教师应当突出数学旧知识的温故、问题解答难度的递升性、驱动问题的趣味性与生活化,使得学生能够基于已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自主预习新课内容,达到最佳的新课预习效果。

小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相关数学内容时,为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快速进入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可契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灵活设计预习导学单,并突出导学单问题链的设计,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1:思考如何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问题2:思考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行四边形内角和的关系。

问题3:求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内角和。

问题4:尝试求出梯形的内角和。

问题5:思考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求解方式。

基于数学问题链的支持,辅助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思考,进而对本节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了解。由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可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根据个人能力解答预习导学单中的相关任务,并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解答全部任务。在相关问题任务的解决中,可不断深化学生对本节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相关计算定理的认知,为小学生后续的课堂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3.2 研讨导学单,任务群设计,深度交流沟通

研讨导学单的设计运用,旨在驱动学生进行生生研讨、师生研讨,助力学生进行多元主体的深度交流沟通。在研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持续地处于头脑风暴状态,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在思想碰撞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完成交流主体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为达到研讨导学单的教学引导预期成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围绕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诉求,灵活开展任务群的设计,保证任务群指向教学核心内容,以及任务群的发散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引导性。基于具体的研讨任务驱动,使得学生自由组成研讨小组,对其任务涉及的数学内容进行交流探究,助力学生深度思考,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课程综合学习水平。

为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素质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引导时,可突出研讨导学单的设计,完成与预习导学单的有机衔接,使得学生带着预习问题进行相互研讨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视野,并快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达到该教学成效,教师可突出研讨任务群的合理设计,紧扣“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保证任务群的趣味性与启发性。

教师可设定“算‘24’点”的数学游戏活动,在该游戏教学活动中,三名学生准备九张扑克牌,每个人随机从中抽取一张,并利用混合运算的方式对三张牌面的数进行计算,保证算出的数字为24。为丰富该数学游戏活动,教师可进行游戏任务群的灵活设计,助力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如四人或多人组成游戏小组,每人抽取一张扑克牌,并比赛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24点;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生日,让学生灵活开展混合运算,使得最终牌面点数计算结果恰好是学生的生日;如教师选择当天的日期,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保证计算的数值恰好为当天日期。

在不同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开展混合运算的练习,进而对混合运算的规则与定律深入掌握。任务群的驱动下,学生可发现一些小组成员计算得又准确、时间又短,为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研讨,分享自己进行混合运算的心得与技巧,并共同探索更多的运算规律,使得学生的研讨交流发挥出一定成效,助力小学生混合运算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3 实践导学单,实践中思考,内化数学知识

实践不仅能够检验数学定理,同时可以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化吸收,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质量与效果。为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时,可突出实践导学单的灵活设计,驱动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并逐渐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掌握。

为保证实践导学单发挥出预期作用,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进行科学诊断,使得实践导学单的数学问题、学习任务、实践要求,均可以与教材、学情形成契合,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出自我的思维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生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相关数学概念时,为避免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现象,无法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教师可突出实践导学单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路径,完成对本节数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导学单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引出课题内容,为此,教师可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出本节数学内容,如让学生们观察思考,教室内不同物体的表面具有怎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其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基于问题导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4]

第二步进行问题导学时,则可以突出实践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如教师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而后引导学生们对所画图形进行观察,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具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基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则提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所有角都是直角,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则是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相等,而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不相等。部分细心的学生则提出,尽管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不相等,但是相对的边长是相等的。

问题导学的第三步,则需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验证自己观察总结的猜想,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全部相等吗?长方形只有对边相等吗?为助力学生深入学习掌握本节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辅助学生通过对图形角度的测量、对图形边长的测量、对图形进行对折的比较。在动手实践中验证猜想的真伪性,完成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数学特征的学习掌握。

实践导学单教学引导的最后一步,则需要学生对本节内容完成吸收内化,并能够将其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布置以下的学习任务,如画出指定大小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利用小木棒动手制作长方形与正方形,并探索思考如何在一个长方形内画出最大的正方形。基于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究思考,有效挖掘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并为小学生后续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相关数学知识铺垫基础,充分体现出数学问题探究下的实践导学单教学引导价值。

3.4 梳理导学单,知识点归纳,优化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阶段是学生筑牢数学根基的关键时期,若学生未能建构严谨周密的数学知识体系,对相关的数学内容始终进行碎片化记忆理解,将严重影响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综合实力的提升。

为助力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中优化知识体系,筑牢数学学科根基。教师进行问题探究教学设计时,可突出梳理导学单的灵活设计,以单元主题为梳理导学单设计切入口,以数学专题为梳理导学单设计切入口,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为梳理导学单设计切入口等,保证梳理导学单紧扣教材内容、契合学生学习诉求,真正发挥出知识点梳理归纳的辅助优势,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课程综合学习水平。

为启蒙小学生数形转换意识,能够在数形转换中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可设定“图形与几何”的专题梳理计划。为使得学生建构“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体系,筑牢数学几何图形的数学基础。教师可进行梳理导学单的灵活设计,在特定问题的驱动下,使得学生进行整理反思,完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5]

如整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基础概念、反思不同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整理不同平面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思考几何图形三视图之间的联系、整理图形的运动相关概念与定义、反思图形与位置的确定方法、反思统计表与统计图之间的数形关系。基于梳理问题的导向,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并基于图形与几何的视角,找出相关内容的关联点,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持续优化数学知识体系,弥补学生的理解短板,筑牢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达到梳理导学单教学引导的预期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了问题导学单的现实教学路径,旨在说问题探究式教学时导学单设计的必要性与有效性。今后,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时,为达到新课标下的素质育人要求,挖掘出小学生数学学习潜能,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学单设计教学时,应当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享,进而从全新的教学视角切入,对问题导学单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参考文献

[1]邱思宇.数学悦读促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一课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237-240.

[2]朱建勋.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创新作业实践研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34):53-54.

[3]刘晓萍,缪建平.以关系为纽带以任务为驱动以思维为核心——“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21(12):53-55.

[4]王娟.卷入式数学悦读让学生看见知识在生长——数学悦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智力,2020(1):119-120.

[5]沈静.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2(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