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量感素养 ——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

作者:史天姝  日期: 2024-04-04  点击:

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量感素养

——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

史天姝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量感素养作为数学学科中重要的素养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长方形的面积”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通过设计互动课堂、组织实践活动、观察面积公式以及互动检测学习等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数量单位、理解面积概念,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力、分析力以及学习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还能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出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量感素养;长方形的面积;互动课堂;实践活动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仅是教学的任务,更是教育的使命。其中,量感素养作为数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量、形状和关系的敏感度,还能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针对小学阶段,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素养的意义

(一) 提升数学感知力

提升数学感知力是培养学生量感素养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通过丰富的视觉、触觉以及实际操作体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和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利用图形展示、实物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数学中的抽象概念。这样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也为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连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增强数学应用力

增强数学应用力是培养学生量感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地应用数学知识。

(三) 优化数学学习力

优化数学学习力是培养学生量感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此外,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优的学习效果。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强化数学分析

强化数学分析力是培养学生量感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逻辑和内在关系,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素养有效方式——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

(一) 设计互动课堂,感知数量单位

1、计算面积,感知数量关系

计算面积是培养学生量感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计算面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知数量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例,我们可以探究如何通过计算来感知数量关系。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为3个单位,宽为4个单位,我们该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经过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3乘以4,得到了12,意识到长方形的面积是12个单位。经过实际的计算操作,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面积计算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感知力。实际上,长方形面积计算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知。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正方形磁吸片和长方形磁吸片,让学生自行摆放,用正方形磁吸片填满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计数正方形磁吸片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数量关系,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2、观察思考,体会面积含义

察思考,是培养学生量感素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观察事物的形状、结构和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概念的内涵,从而培养他们对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比较它们的长和宽,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一个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为例,教师提问学生:“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变为8厘米,面积会有何变化?”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是有关系的,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运算。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面积的涵义。他们会明白,面积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涵盖在一个图形内部的空间大小,是图形所占据的单位个数。在观察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还能够体会到长和宽的变化对面积的影响,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此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房间的地板、书桌的表面等,经过观察这些实际事物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和应用。

(二) 组织实践活动,体会面积含义

1、测量并计算数学课本面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实际操作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量感素养。

例如,通过测量数学课本上的图形面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面积的计算过程,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测量课本上的图形,比如一个长方形,然后引导他们用测量得到的长度来计算面积。这种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且也培养他们的测量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如,教师让学生测量课本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引导他们计算出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面积计算的过程,明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测量和计算能力。经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学生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2、结合课本面积做单位换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还需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特别是在单位换算的情境中。通过结合课本上的面积计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量感素养。

例如,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实践活动。如,教师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将之前计算的长方形面积从平方厘米转换成平方分米,或者从平方厘米转换成平方米。用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面积计算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假设学生已经计算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将这个面积换算成平方分米,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可以根据单位换算的关系,将60平方厘米转换成0.6平方分米。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而培养他们的单位换算能力。

(三) 观察面积公式,总结公式特点

1、分析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在“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他们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不变,但宽增加,那么它的面积会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逐渐增加宽度,学生可以观察到面积逐渐增大的规律,从而理解面积与边长之间的正比关系。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初始宽是2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增加宽度,例如变为4厘米、6厘米等,然后计算每个情况下的面积。经过这样的实际计算,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宽度增加时,面积也随之增大的关系。

2、感知面积单位变化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智慧监测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在“长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中,智慧监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以确保学生对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

例如,首先,教师通过课堂上的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来智慧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计算不同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面积的方法。通过及时地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技术手段,例如在线教学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来进行智慧监测。教师还设计在线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系统会自动批改并生成学生的学习报告。通过分析报告,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设计一个在线练习,要求学生计算不同长方形的面积,并在练习结束后生成学习报告。通过报告,教师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在面积计算方面还存在困难,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得较好。然后,教师可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巩固他们的基础。

(四) 互动检测学习,展现学习成果

1、智慧监测了解学习情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智慧监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在“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运用智慧监测工具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在线投票、问答平台等工具,让学生参与互动。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智慧设备投票选择答案,教师可以马上看到学生的回答情况,从而了解整体掌握程度。此外,教师在课后布置在线练习或作业,能够通过智能评估系统自动批改,得出每名学生的得分和错误分布。通过分析学生的得分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加强讲解,哪些学生需要额外辅导,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计划。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监测系统获取学生在测量、计算面积等环节的得分情况。如果发现有多数学生在计算面积时存在错误,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中重点强调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困惑。

2、复习检测总结教学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检测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促使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检测,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于“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总结和回顾的机会,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复习检测中,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涵盖了从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到应用实际问题等不同难度层次。比如,教师出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小明拿了一张长方形的纸,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帮助小明计算这块纸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小明需要用这块纸包装一本正方形的书,书的边长是2厘米,是否够用?请解释原因。”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运用之前学到的面积计算方法,还需要运用到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的情境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或小组形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复习检测后,教师进行成果总结。请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也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解题方法和思考过程,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在复习检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或疑惑,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培养量感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析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璘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量感习题编制的探索[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1(10):70-72.

[2] 焦玲云.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助小学数学量感自然生长[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3(10):46-48. DOI:10.12277/j.issn.1674-702X.2023.10.016.

[3] 普措永措.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的可视化教学策略[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2(16):47-49. DOI:10.12277/j.issn.1674-702X.2022.16.017.

[4] 滕艾琳.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探索[J]. 教育,2023(16):25-27.

[5] 王永娟.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量感习题编制的探索[J]. 电脑校园,2022(1):425-426.

[6] 朱雅雯. 新课标视角下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中的应用[J]. 俏丽·教师,2022(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