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关注偶然 精彩生成

作者:王珊珊  日期: 2023-04-19  点击: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得讲究战术。当前,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理念。生成应对于预设,是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地执行教案,那么这场仗就打得缺乏生气和乐趣,毫无精彩可言。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它是有计划的,又是灵活多变的。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让他们在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里充分发展,教师就不能越俎代庖,应时时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生成、关注偶然,努力创设未曾预设的精彩!

教学片断

在教学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正准备教学例题,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把三角形剪开吗?

师:当然可以。

生:那我只用一个三角形就能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

真是一语惊人,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惊奇的目光。我停下了后面的教学,意识到这跟我的预设有出入。本来我准备在以后的练习活动课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内涵,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此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闪现的创新火花,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师:那么,就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推导过程。

1:我是沿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将三角形剪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1)。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

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图1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甚至有同学补充说,如果用直角三角形这样操作的话, 还能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生1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太了不起了。既然他给大家开了个头,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自觉围起来思考着,讨论着,比划着。很快,又有同学有了新的发现。

2:老师,我有新的剪法。我是沿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点垂直剪开的,正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长方形的长是原三角形的高,宽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剪开

2                              3    

3:我还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的。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高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把剪得的两个小三角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如图3)。因为,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我没有剪,只是将三角形折成一个长方形(如图4)。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2倍。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三角形底和高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底÷2)×(高÷2),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2=底×高÷2

 

 

 

4                                  5

5:我也没有剪,我将一个三角形沿三条边的中点分成4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如图5)。只要求出其中两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乘2就是原三角形的面积。两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三角形底的一半,高是原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2=底×高÷2

……

师:同学们,我们不但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旧”问题来解决。

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民主的课堂教学中,“非预设生成”层出不穷、良莠不齐,把握得好,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把握不好,也常常会被“途”中的一些错误资源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甚至迷失方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凭借教学内容,敏锐地抓住了学生闪现火花的这一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证明,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课堂为之一亮,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有效生成。它的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

首先,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拓宽求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当一个学生提出他有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方法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给他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并适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推导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相互交往的能力。这样,许多学生能在相互叙说中得到启发,拓宽了思路,激活了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出新的见解,才由此出现第三种推导法、第四种推导法……

其次,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做数学”的新理念。美国华盛顿国立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写道:“我听到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空去自由地思考、通过剪、拼、折、画等操作,创造性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