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把握概念本质  促进概念深度学习

作者:王珊珊  日期: 2023-03-24  点击:

把握概念本质  促进概念深度学习

                       -------“比的意义”教学片断与思考

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王珊珊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石。弗赖登塔尔指出,当代构建数学概念的方法方面,已经由经典借助外延描述抽象化”转向实现“公理系统抽象化……以这样的观点指导中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更注重定义概念的过,把握概念产生的根据与办法,理解蕴含在概念背后规定意义,把握概念本质,同时基于进行深度学习。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比的意义”教学片断为例,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含比的应用、基本性质以及意义。由于比和分数、除法存在紧密的关联,和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基于学生现存的经验知识,引导他们与有关知识相联系,在关联比较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辨析、推理、类比与感悟,让新知识和旧知识交汇连接起来,进而相对周全地进一步把握比的含义。

一、以生活为桥梁,旧知为纽带,初步感知概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需要将生活和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得其教学的成效变得更高。在小学概念教学课堂上,大部分的数量关系都是由学生具体生活中所延伸出来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对学生生活实际现状进行分析,让这些较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内化成为更为具象化的生活常识,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片断一】:

探究同类量的的比。

出示:1份蜂蜜配5份温开水,搅拌均匀后,甜度适中,符合我的口味!

 

 

师:观察图片,蜂蜜与水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你可以列算式吗?

生:5÷1=51÷5=  

师:用两个数相除表示出了蜂蜜与水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根据这样的要求来模拟调配蜂蜜水,谁愿意上来配合一下老师?老师先一杯蜂蜜,你怎么倒水呢

生:我倒五杯水。

师:那老师继续蜂蜜,你怎么倒呢(换大杯倒蜂蜜)

生:我也再倒五杯水。

师:你为什么要跟着老师用同样的杯子呢?我用大子你也用大

生:每份的大小是一样的

师:蜂蜜,你呢

生:我倒十杯水。

师:按照要求1蜂蜜配5份水。那现在老师了两杯蜂蜜他倒十杯水还符合要求吗?

生:因为5×2=10,蜂蜜与水之间还是5倍关系

师:那你能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10÷2=5,5÷10=  

师:根据蜂蜜与水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出蜂蜜十杯水也是符合要求的,现在老师杯蜂蜜你们怎么倒呢

生:倒25杯水。因为蜂蜜与水是5倍关系,25÷5=5,5÷25=1/5。

师:如果容器足够大,有多少种调配方法

生:无数种。

师:无论怎么调配,蜂蜜与水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那口味变了吗?看,两个数相除,就表示出了蜂蜜与水的关系其实两个数相除,在数学上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你知道吗?比如5÷1,表示水是蜂蜜的5倍,还可以说成水与蜂蜜的比是5:1。谁能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1÷5=  

生:1:5

师:那这时候还是水与蜂蜜的比吗?你能够把它说完整吗?

生:蜂蜜与水的比是1:5。

【思考】学生通过4次模拟调配蜂蜜水的场景,在调配的过程中,老师改变杯子的大小,前后倒出1、2、5、10杯蜂蜜,此时,学生也及时变换杯子,先后倒了5、10、25、50杯水,接着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几组数据变化的状况,感受两个数量间存在的关联,1:5的内涵有了深刻理解

为了深化对同类量的比的认知,继续围绕“调配蜂蜜水”的活动,借助观察,可得知还能够用1:6或者6:1表示蜂蜜与蜂蜜水之间的倍比关系。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比不但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倍比关系,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完整的经历了同类量的比的过程,为这节课建构比的意义打下了优良的基石。

二、  联系对比辨析,生成概念

【片段二】:

探究不同类量的比。

师:下面哪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如果能,请说出比。

1)小星做了5朵红花,4朵绿花。

2)小芳做花用了10分钟,小丽用了7分钟。

3)小华去买做花材料,一共走了97米用了2分钟。

4)这次数学考试有2个人都考了100分。

1:第三个不能写成比,因为单位不一样。

2:路程与速度相除,求得的商表示速度,可以写成出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7:2。

明确:两个不同类的数量相除,会产生一个新的量,路程与时间相除所得的商是速度,是有意义的,因此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结合刚才的几道习题,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吗?

【思考】 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片段一的内容,而且能够调动出全新的探究方面,从而顺利过渡。借助4道练习题,逐步逼近比的本质,两个数量是相除关系,在例题的总体教学活动中,学生将2个量存在的联系当作载体,进行了有层次的体验和感悟,深入把握了比的含义。辨析和归纳总结是学习概念的重要法宝,概念的本质需要通过丰富的对比、质疑、和辨别活动,帮助学生领悟概念。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对练习题的辨析,合理化的应用比较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可以更为正确的区分数学概念,明确概念本质,深度的理解概念。

三、 自学合作,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化概念

【片段三】

3:5=3÷5=(   )

师:观察这个等式,仔细思考,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并思考,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小组讨论汇报。

 

联系

区别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思考】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自主学习观察,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学会阅读,增强了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与解决的水平,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最大化发挥出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关联新知识和旧知识,强化了解比的意义,进而建立起完备和科学的思想架构。概念同化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借助概念同化的思想,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把握全新的定义,是帮助他们数学思维培养与提升数学概念学习水平的有效方式。利用已有的概念同化新概念,将新概念纳入已有的概念系统中,这是一个以“旧”引“新”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四、 引发冲突,深化概念

【片段四】

师:比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广泛的应用,让老师带你们来看一看。

1)、辨析比赛中的比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队以3:0战胜了肯尼亚队。这是今天学习的比吗?

1:不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生2:这个表示两队的得分情况,中国队得了3分,赢了比赛。

师:体育中比赛的比分,是一种计分形式,用来纪录两队的得分情况,不表示两者之间的相除关系。

2、食物中的比

奶黄流心月饼的流心馅配方:咸蛋黄∶淡奶油∶白糖∶椰浆=30∶60∶20∶9

这是一个由4个量组成的连比。如果我们自己制作流心馅,咸蛋黄1份,那么淡奶油白糖椰浆用几份?选材时一目了然,非常方便,比的优势清晰可见。

3)、身体中的比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是7︰1。

4、建筑中的比

介绍黄金比,宽与长的比值最接近0.618的长方形,被认为是最美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平台的位置,非常接近全塔高度的黄金分割点,被法国人誉为“钢铁维纳斯”。

【思考】在巩固练习的时候继续把学习融进日常生活之中,了解比如何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借助体育比赛3:0的案例,深入把握比的含义;通过食物中的比,明白比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将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清楚,体会比相对于分数、除法的优势,这是对比的价值更深层次体现;黄金比的介绍,体现了人们用比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概念的深化,基于理解性学习,利用高阶思维有选择地进行全新事实与思想的学习,可以从整体上将各种知识加以联系,把它们融进原本的思维系统里加以构建。“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借助把握各种情景下的比,使他们能够深入体会比的概念。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概念”需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认知方面的需要,集中于知识点前后的关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追根溯源”,将数学概念建立起来,把握概念本质,丰富概念的内涵,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