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锋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锋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敏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杭鑫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磊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科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天姝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万英

    环科园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珊珊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霄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露萍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涛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希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薛彩霞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菊仙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课堂展示:让学生的思维精彩绽放

作者:王珊珊  日期: 2022-07-30  点击: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把话语权放给学生,课堂展示是绽放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而课堂展示的基础就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同伴交流。

课堂展示,教师要注意把就是让学生展开自己思维的过程、方法以及结果,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给其他同学。“展学+评学”联动构成了这个学习过程。通过“展学+评学”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就把单边的展示变成双边的展评,从而实现同伴之间的思维上的碰撞和共鸣。

因此,课堂展示环节往往是一节课的高潮,这个环节可以展示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暴露学习不足,矫正思维偏差,还能调动全班资源,解决疑难问题,展现学习风采,激发学习兴趣。

观照现在的数学课堂,比较多还是通过预先设计的课件展示代替了学生现场的生成性展示,个别学生的思考还是掩盖了学生的多元化理解,教师的巧妙提问,学生配合回答使课堂展示变成了个别优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体现不了课堂展示的时效性。所以,如何让课堂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呈现高效,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精彩绽放是老师重点应该关注的。多年来,我一直在一线课堂教学,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展示呢?

一、明确展示任务

课堂展示通常是某个环节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尝试之后进行。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才能为课堂展示积累丰富的资源,通过课堂展示又能使学生的个体思维得到延续和提升,精彩绽放。因此,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展示的任务,并且带着任务去自主尝试、思考、探究,这样的展示才是有效的。   

六年级“分数与整数相乘”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推导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出示题目:做一朵绸花用10(3)米绸带,小芳芳做了3朵绸花,需要彩带几分之几米?引出3个10(3),列式10(3)×3。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0(3)×3是一道分数乘整数的算式,你会计算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和同学进行交流。

在这里,口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并不难,但是要表达出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结果,更要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计算的方法,甚至会出现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就可能生出丰富的展示资源。

二、精选展示内容

老师要精心选择学生展示的内容,要选择那些能让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学生个人在小组的内的展示交流,以及他代表小组对全班进行的展示汇报,都不能是对学习单上的问题答案做重复讲解,或者对一对答案,而是要将做题的依据和方法讲清楚。展示的每个环节都要注重课堂内容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展示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带领学生应该展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共性的问题或易错的问题。至于哪些问题有必要进行展示,又要达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怎么来分配,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来进行比较科学,教师在课前都应该有适当的预设,并且要掌控好展示的度,简单问题可以一带而过,重点问题就需要深入追究,要有一定的起伏和高潮。。

例如,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课中,学生先自主探索10(3)×3的算法,然后组内交流之后,教师通过巡视,就大致了解了学生的几种算法。此时,就可以有的放矢设计交流材料,让学生的展示层层递进,慢慢剥开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的现场生成,教师就组织了以下几种方法的交流:

根据直观操作想得数。学生先画了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10(3)米,做1朵绸花,3朵绸花就要这样的3个10(3)米,图中一共要9份,就是10(9)米。所以,10(3)×3=10(9)

通过小数乘法结果推算。10(3)等于0.3,,03×3等于0.9,0.9就等于10(9),所以,10(3)×3=10(9)

想加法算乘法10(3)×3表示3个10(3)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这样算:10(3)×3=10(3)+10(3)+10(3)=10(3+3+3)=10(9)。这种算法最有推广价值,放在最后展示,有助于学生利用前面的交流材料理解这种算法。

通过层次递进的展示交流,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既掌握了算法,又理解了算理。这样的展示的交流,也能提高学生利用直观操作来解释运算规则或运算结果的能力。

三、营造展示氛围

实践证明,学生在尊重、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更能进行有效的课堂展示。更多时间以来,学生在课堂中主要都是接受、模仿,在“学”为中心的课堂里,才能逐渐尝试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建立教学仪式,让每个学生都敢说敢讲,通过多种评价让他们提升学习的动力。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才会出现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展示才会更有意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指导学生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确找到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有展示的价值。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展示技巧,比如给学生一支“笔”,降低表达的困难。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不够。展示时会出现不到位、不准确、不清晰的问题,借助“笔”,帮助其演示思维过程,可以弥补这项缺失。

告诉他们利用图表比数字更直观、形象,表格展示更易于数据的对比。这些技巧能提升学生展示的信心。

教学“分数乘整数”,在优化完10(3)×3的计算方法后,教师继续出示:刚才做了3朵绸花,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到底需要多长的绸带呢?怎样列式?自己尝试计算,然后交流。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大胆展示种不同的写法:

10(3)= 10(5×3)= 10(15)

10(3)= 10(5×3)=2(3)

 

教师先肯定学生了学生的不同的思路,然后适时引导:这三种写法虽然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出:分数乘整数最后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过程约分更简便。可见。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力也会显著提升。

四、注重互动交流

我们常常会看到,在一些数学课堂交流中,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后,老师会立即给予对错或好坏评价。甚至有的老师总会忍不住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一来。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影响展示交流的效果,也耽误课堂时间。课堂展示,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精彩绽放,就要倡导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学生的展示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补充完善。

1、定位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正确定位自身角色。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其次又是一个引导者,最后教师还是一个评价者。同时当学生的展示有偏差时,教师还是一个调控者。教师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要在适当时候提问、追问,抛出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经过讨论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注意,恰当的评价能提高学生课堂展示水平,影响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训练好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展示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生训工作,使学生的表达能抓住要点,并且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训练学生做到,展示的时候,站姿端正得体,面向全体学生时,声音响亮,语言表述规范,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并且准备要充分,尽量要求脱稿,要会迅速、工整,合理运用彩色粉笔进行板书展示。还要注意展示不等同于读一遍答案,而是要将做题的依据和方法讲清楚。

3、培养好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对话的起点,是交流碰撞的前提。教师要注意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及思考、质疑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汇报不仅是说给老师,更是说给同学听。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快速记录展示要点,同事对交流展示的学生能够质疑,并对展示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才能提升展示的目标。

总之,课堂展示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精彩绽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明确展示的目标,精心选择展示的内容,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