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平 均 数
宜兴市实验小学 蒋碧云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50页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以及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含义的同时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
感受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趋中性和敏感性。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引发统计内需
课前谈话:(播放视频:无人机障碍赛,播放到30秒)同学们,这是什么比赛?生:无人机障碍赛。比赛时,半分钟内通过障碍物的个数越多,成绩就越好。
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无人机社团,这是队员的一次练习,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通过障碍的个数,厉害吧!厉害的选手我们还有好多个呢,先来看看五年级的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组有4人,女生组有5人,请你们来做一回裁判,有兴趣吗?
1. 出示统计图1
师:第一轮比赛,想请谁出场?生上来点,依你。
师:你选了小王(7个)和小吴(10个),谁通过障碍物的水平高一些?
生:小吴的水平高。(多位学生回答)
追问:怎么想的?
师:小吴的水平高,是不是就代表女生组的整体水平高一些呢?
师:是的,一个人的个数不能代表这个组的整体水平。那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组通过障碍物的水平高一些呢?
生:每个人的通过个数。
2.师:依你,这是两个组其他同学的情况。(4人,5人)
出示:哪个组通过障碍物的水平高一些?你想怎么比?
生:比总个数。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人数不同,总个数不合理?那怎么比最合理呢?这个任务要交给各个小组了。
生:比平均数。
预设2:这是同学们的初步想法,那是不是这样呢?这个任务要交给各个小组了。
3. 出示活动要求:(时间再短点)
课堂小研究:哪个组通过障碍物的水平高一些?
说一说:在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做一做:可以利用学具试试,也可以在学习单上画画、算算。
4. 交流汇报。
【展示用学具的】
预设1:移多补少的。课件展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并出示“移多补少”
师:复盘,重新移一遍。
男生展示:为什么把多的移给少的,目的是什么?你们组找到了什么?
生:同样多。师:同样多就是找到男生平均每人通过障碍的个数。
师: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使每个人同样多,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这一组用移多补少法找到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女生组展示:介绍一下,你们组用了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
师:女生平均每人通过障碍的个数。
【用图的】
师:能看懂他的意思吗?生:移多补少。
师:跟前面同学一样,只不过他是在研究单的图中移多补少。
【用算式的】
师:介绍一下你的算式,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先求出4个人一共通过的总个数,再求出平均每人通过的个数。这样的方法叫做先求总,再均分。
师:女生组呢?
板书:10+4+9+4+3=30 30÷5=6(个)
师:也是先求总再均分
预设2:打乱了,再分的。(平均分做超链接)
师:再来看这位同学的方法,你们能看懂吗?介绍一下。
师:其实他的方法跟列算式一样的思路,先汇总,再均分。
5.同学们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求到了什么?
小结:你们的想法很一致,两个组人数不同时,求到平均每人通过障碍的个数,然后再比较,得出男生通过障碍的水平高一些。
课件出示男生平均每人通过的个数 女生平均每人通过的个数
7 > 6
6. 同学们,男生平均每人通过的个数7,板书:7就是“6、9、7、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同样道理:10、4、9、4、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统计量,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 感受平均数的代表性
1.师:男生组的两个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板书:个人、整体
2.师:女生组明明没有一个人通过的个数是6个,可是你们却用6个来代表女生组的水平,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在这里表示女生通过障碍的整体水平是平均每个人6个。板书:整体
师:通过刚刚的研究,你对平均数有怎样的认识?
小结:所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常用平均数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者用来比较两组或者多组数据。
三、感受平均数的趋中性,感受每一个数据都会对平均数产生影响。
1. 师:面对刚刚的结果,女生组有点不服气,又提出增加一个其他年级的队员上场,你们觉得女生成绩的平均数会变吗?会怎么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先是一幅图加一列)
板书:10、4、9、4、3 [ ]
师:你的意思是会出现3种情况,具体说说看呢?
(1)如果加上的人个数是6个,那么平均数不会变。师追问:为什么不会变?是这样吗?(课件演示)
师:来的数是6,平均数不会变,那还有什么情况?
(2)什么情况下,平均数6会变大?如果来的人个数比6个大,那么平均数会变大。师:头脑里想象着移多补少再加推理,你真厉害!
师:可以举个例子,如果来的数是7?平均数会变吗?多出来的“1”怎么办?结合图展示。比6大,还可能来的数是几?12,结合图课件展示,黑板展示。
3. 还有什么情况?
生:如果个数比6个小,那么平均数会变小。举例来感受一下,加入来的人水平不行,通过了0个。用你喜欢的或者特别的方法求出这其中一组数的平均数。
10、4、9、4、3
10、4、9、4、3 0 平均数5
4.生汇报。
还没想明白的,我们再来看图。(课件演示)
小结:你们看,数和形结合,能帮助我们思考和想象。
4. 如果把女生组的数表示在数轴上(板书),原先平均数6在这儿,来了一个12,平均数变成了7,如果来的数比12大,平均数会大到什么程度?会比其中的最大数大吗?为什么不会?
师:同样道理,来的数比6小的话,会小到什么程度?
师:经过刚刚的研究,你对平均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小结:任何一个数来了,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除非来了6;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有范围的,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四、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我们认识了平均数,也会求一组数的平均数了,还知道了平均数的一些特征,生活中也有好多平均数呢,你想先研究哪一个?
出示:儿童的平均身高 东奥会中的平均数 “三百星”的故事
1.儿童的平均身高
(1)师:如果想要了解江苏省四年级儿童的身高情况?你想怎么做?
生:先测量一下一个班级的每个同学的身高,求一下平均身高。
师:你们同意吗?测量一个班级的身高,在统计中叫做抽取样本,那就试试吧!这是我们班上学期的平均身高,135.2,这个数据可以代表了吗?
生:还要多看几个班级。
师:好吧,其他15班的平均身高也给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觉得一个班级的平均数据可以代表整个省三年级儿童身高情况吗?当样本数量太少时,得出的数据可能会不合理,那就增加样本数量。求出整个三年级75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个数据可以代表了吗?
师: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确实如此,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全省三年级儿童的平均身高,抽样时会选取不同地区三年级儿童的身高,这样得出的平均身高就更具有代表性了,这个过程就是抽样调查。
2.出示“三百星”的故事。(课件重新排)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当信息比较多时,我们可以提炼关键数据。
1970年 41年 第一个 100星
2020年 6年 第二个100星
300星 3年 第三个100星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平均数的知识,你想计算出哪些平均数?
师: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谁让你们有了这些感受?
是啊,从数据的比较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你们看平均数的作用不小吧!
3.冬奥会中的平均数。介绍你知道吗的类型。
师:6个国家的评委打分,这两个分数,为什么要剔除?可以举个例子吗?
在体育比赛中,每个评委都要为选手打分。计算选手的得分时,往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是由于每个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每人给同一位选手打出的分数也就不同。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以剔除一些极端数据,使最后的得分更加公平合理,更能代表选手的实际水平。
师:你们看,国际体育赛事都是使用比平均分的规则,还有很多赛事也会采用这个规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好好研究一下。
5. 师:学到这里,你对平均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小结:用来作比较,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中心),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还了解了平均
数的特征,明白了统计量平均数的作用。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和感受去研究其他的统计量。比如说以后要学习的“百分数、众数、中位数”。
如果,下周练习时再比一次,你觉得男生组和女生组的平均数会变吗?
板贴:墨绿底
最小数 平均数 最大数
移多补少
先求总再均分
“7”是6、9、7、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6”是10、4、7、5、4这五个数的平均数。
个人 整体 整体
研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