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褚明月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褚明月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佳伟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0-30

  • 曹歆予

    宜丰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碧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旭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萍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瑛姣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邰欣仪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婷烨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超峰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琴芳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亮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天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皎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8、7加几

作者:蒋碧云  日期: 2025-04-09  点击:

8、7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几的凑十方法,认识和掌握8、7加几的凑十法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8、7加几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凑十思路探索、交流新算式口算的过程,体会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从获得方法的经历中体验从具体到抽象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口算活动中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方法探索算法、交流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探索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4. 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中,提高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和推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8、7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

难点:理解“8、7加几”的不同算法,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0-10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得数

9+6=  9+9=   9+4=   9+7=   9+3=    9+5=

教师选择两道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追问:为什么把加上的数分成1和几?

指出:9加几用凑十法,要把9先凑成10,所以加上的数要分成1和几。

2.引入新课

提问:你能想到8和几凑成10?7?

引入:如果换成是8加几、7加几,你有信心自己想办法来算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

1.情境创设,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

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

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预设1】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预设2】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预设3】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预设4】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2.操作交流,解释算理

1)直观演示

学生在交流第2、3种方法时,学生上台演示移动的过程。

2)学具验证

学生借助小方块和同桌互相解释想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

组织学生交流,并展示不同的摆法。

 

 

 

 

 

 

 

【预设1】左边的8与右边的7中的2先合起来是10个(1条),再和右边剩下的5合起来就是15。(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

【预设2】右边的7和左边8中的3合起来是10个(1条),再左边剩下的5合起来就是15。(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3)观察比较

提问:请你观察你刚刚的8+7的计算过程,你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4)应用举例

提问:你能再说一个用8+7解答的实际问题吗?

 (二)学习“试一试”

过渡:老师这里有一道7加几的算式,你会算吗?

出示算式:7+9=

交流算法。

【预设1】把9分成3和6,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6得16。

【预设2】把7分成6和1,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6得16。

【预设3】想与7+9有联系的算式9+7=16,所以7+9也等于16。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并在书上填写得数。

小结:看来在计算8、7加几时,除了使用凑十法,还可以想想与这道算式有联系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接着画一画,再计算,完成后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两个题组,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每组的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道就是第二道的计算过程。我们都是“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把8和2凑成10,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出示翻折卡片(8+2+1),提问:其实就是在算8加几?

出示翻折卡片(7+4),提问:计算7+4其实就是在算7先加几再加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观察比较每组算式有没有联系,再自己算出得数。

交流计算结果,提问: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

对比发现: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

5.寻找规律。

1)出示“8加几”的算式,学生口答。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

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7加几”的算式。

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出示8+□=1□和7+□=1□的模型图,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游戏图。

同桌两人按照图中的样子活动:男生随机抽数字卡片(卡片上写有1-10中的某个数),并立即口算7加抽到卡片上的数,同桌判断对错;完成后,女生随机抽数字卡片,并立即口算8加抽到卡片上的数,同桌判断对错,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7.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说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吗?该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注意表达合理、简洁和连贯。最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提问: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小结: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计算8加几和7加几与计算9加几一样,都可以转化成10加几来算。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方法,值得表扬。

 

 

【板书设计】

8、7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