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申报了宜兴市规划课题《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课例研究》。围绕本课题,我们选择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几节典型课例先行展开了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例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从测量的视角看,学生要经历从一维、二维到三维的进阶,虽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属性不同,但度量的本质都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因此“度量单位”是这一主题的一个重要“大观念”。基于此,笔者以“度量单位”这一“大观念”为线索,进行以下设计:
1.联系旧知,了解知识来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积累了
一些面积度量的经验。教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说一说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面积又该如何计算随后教师追问:“你们还记得咱们是怎么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吗?”通过课件演示,回顾长方形面积测量从全铺到半铺再到不铺的过程。教师相机指出,用来测量的小正方形就是度量的标准,有多少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长方形长×宽的本质其实是每排个数×排数。
2.把握本质,建立知识关联
通过旧知的回顾,建立“图形的面积就是面积单位的累加”“面积单位的总数=每排个数×排数”这两个核心概念。因此,“怎样得到面积单位的总数?”这一核心问题就成了串联本节课的关键线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
视强调图形的转化过程,而忽视了测量的本质。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经历从全铺到半铺再到计算想象,在想办法得到面积单位总数的不断优化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从而让学生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为了更方便得到面积单位的总数,而不是单纯的从长×宽推导到底×高。
3.着眼未来,体会知识价值
小学阶段图形的度量从一维的长度测量到三维的体积测量,因此,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绝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只是此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横向来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源自长方形的面积,是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基础。纵向来看,平面图形的面积实际上线动成面的结果,平面图形的面积测量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最终找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相乘得到面积单位的总数,而立体图形的体积通过面动成体实际上是找到三条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相乘得到体积单位的总数。因此,在课尾回顾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后,笔者继续出示其他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可以怎么做?是不是也能找到这样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