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在教授“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新课标理念为教学带来的显著转变,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与生活实际紧密关联的道路。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不再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式,而是精心创设了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方阵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我向学生展示了整齐排列的方阵画面,学生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他们看着画面,开始饶有兴致地讨论如何精准描述某个同学在方阵中的位置。有的说“从左边数第几排,再从前面数第几列”,但这种描述既繁琐又容易出错。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烈时,我顺势引出数对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用数对可以更简洁、准确地确定位置。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遵循了新课标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知识的理念,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动的情境中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进入知识探究阶段,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拿到一张教室座位图。任务是用数对表示出不同同学的位置,并讨论数对中两个数字的含义。小组内,学生们积极交流,气氛热烈。有的学生拿着笔在座位图上比划着,说道:“我觉得第一个数字表示列,因为我们在教室里从左往右数的是列。”另一个学生接着举例:“就像小明坐在第3列第4行,用数对(3,4)表示,第二个数字4就是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地理解了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次小组活动充分践行了这一理念。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掌握了数对知识,还锻炼了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从他人的观点中汲取灵感,完善自己的认知。
三、分层练习,拓展思维
练习环节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我精心设计了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基础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中找点,这有助于他们熟练掌握数对与位置的对应关系。比如给出(2,5)(4,3)等数对,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准确地标出点的位置。在提升练习中,我引入了生活实际应用,如在地图上用数对确定城市的位置。学生们通过查阅地图、分析坐标,将数对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最后的拓展练习,我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如果一个动物园的布局用数对表示,你能设计出一种有趣的游览路线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纷纷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独特的游览路线,有的学生还考虑到了动物的分布和自己的兴趣点。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完全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回顾整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将新课标理念深度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再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就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