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提升其思维能力与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可从多方面着手,助力学生成为主动的提问者。
营造开放氛围,让学生敢提问:课堂上,教师应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打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当学生提出问题,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要给予鼓励与肯定,绝不能嘲笑或批评。比如在认识图形的课程中,学生问:“为什么足球是圆的,不是方的呢?”即便这个问题与图形知识的联系并非直接,但教师也要赞赏学生的思考,引导大家一起探讨。如此,学生才会消除顾虑,大胆提问。
创设问题情境,引学生想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趣味故事、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在教授乘法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展示各类商品价格及促销信息,如“牛奶每箱30元,买3箱需要多少钱”,学生受情境感染,会提出如“买5箱牛奶比买4箱多花多少钱”等问题,自然地引入对乘法运算的深入探究。
传授提问方法,教学生善提问: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知识的关联、解题思路等角度提问。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从课题出发,学生能问“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知识关联问“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解题思路问“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底和高的数据找错了怎么办”。掌握这些方法,学生提问会更有针对性、更深入。
组织合作学习,促学生常提问: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启发,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统计”课程的小组作业里,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时,会相互提问“这个数据是不是准确”“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在交流中不断完善知识,提高提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