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褚明月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褚明月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佳伟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0-30

  • 曹歆予

    宜丰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碧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旭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萍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瑛姣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邰欣仪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婷烨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超峰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琴芳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亮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天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皎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与练习

作者:邰欣仪  日期: 2024-04-03  点击: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38~39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探索与实践”第7~8题和“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学生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未有0的乘法;进一步探索两个乘数都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 能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内容,能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进一步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数同时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电脑光盘等。

【教学过程】

口算训练:

55×60=     776-597=     390÷30=    720÷24=     57×20=

9100÷70=   303×9=       56×6=     2727÷27=    5000÷25=

一、 回顾与整理

1. 回顾内容。

引导: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里,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同学先相互交流,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看书查一查。

交流: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一些?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你能说说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吗?

你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具体说说数量关系式。(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2. 引入课题。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学会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这一课重点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两位数的计算,加深认识积的变化规律,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和了解积的变化的新规律。

二、 练习与应用
1. 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并板书呈现得数,结合选择两道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的。

提问:像这样用几十、几百相乘的算是,可以怎样口算?

指出:乘数是几十或几百的乘法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

2. 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 学生独立笔算前两道,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第一小题怎样算的?(检查计算过程)第二小题用简便方法怎样算?(检查列的竖式和得数)

2) 学生笔算后两题,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简便计算)第一小题怎样计算的?第二小题乘数末尾有两个0,积的末尾为什么会有三个0?

3) 提问:通过第2题的练习,你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有哪些体会?

小结:(结合板演题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乘三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得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

3. 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提问:题里知道了哪个算式的积?那根据这个算式怎样填写下面各题的得数呢?自己先想一想,再填写得数。(学生练习)

交流得数,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填写下面各题得数的根据是什么?

说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算式的得数得出下面各题的积,只要看清其中变化了的乘数等于原来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4. 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交流:这三道题各用哪个数量关系解决的,是怎样列算式的?

说明: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楚已知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再恰当地选择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5.“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再想和问题有怎样的联系,自己列式解答。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说说解答时怎样想的。

检查有没有把“10小时”这个条件参加列式解答的,说说为什么不需要用到“10小时”这个条件。

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看清已知哪些数量,求的什么问题,找出和问题有关的条件列式。有时要弄清有没有和解决问题无关的多余条件。这道题每天行300千米和训练20天是和问题有联系的条件,根据每天行的千米数和天数就可以求出一共行多少千米。所以这里每天“10小时”的条件与解决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列式时不需要用到这个条件。

6. 讨论“练习与应用”第6题。

学生阅读习题,了解题意。

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说明:大家已经知道,解答这道题可以先求出这一周平均每天的利润,再求出一个月获得利润多少元。

7. 交流体会

提问:你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体会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再分析数量关系,理清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正确选择需要的条件,确定解答过程和方法,再列式解答。

三、 探索与实践
1. 做“探索与实践”第7题

让学生计算左边的算式,并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积。

交流得数,教师在算式上板书。

引导:大把左边下面的每道算式和上面第一道比较,看看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再填表。

引导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及想法。

指出:上面两行反映了我们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即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从下面粮行可以看出,如果两个乘数各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原来乘数所乘的两个数的积。比如,最后一道算式,是把上面一个乘数乘20。另一个乘数乘10,20×10是20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320乘200,64000。

2.做“探索与实践”第8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数量关系,要求分别找出生活里符合两个数量关系的例子,与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举出的符合这里数量关系的例子是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评价与反思

1.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阅读“评价与反思”,明确评价的三方面内容,在  上涂色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

交流评价结果,教师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本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吗?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积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