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借无穷“微”力,创无限沟通
宜兴市实验小学
摘要:什么样的家校沟通联系是最为有效的呢?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老师们把微信运用到了家校联系上,有着显而易见的优越之处,广度沟通促和谐,深度沟通助进步,及时沟通解烦心,有趣沟通暖人心,为实现双方共赢保驾护航。但要用好微信还需要注意几点:群有群规,必须要遵守;舆论导向,必须正能量;群策群力,大家齐出力;开诚布公,一碗水端平。小小一个群,包罗众人心,用心去耕耘,家校共育人。(重复)让我们用好微信,借无穷“微”力,实现家校沟通的无极限,而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微信群 家校联系 优越性 注意点
接手一个班级,教师的第一考虑是学生的情况,第二考虑的大多会是家长的状况,是否能和学校目标一致,沟通会否畅通无阻,双方能否实现共赢。而作为家长,考虑的问题可能就更为集中,那就是孩子的老师是否当得起“教书育人”四个字,能否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而能够实现双方诉求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联系。
什么样的沟通联系才是最为有效的呢?以前我们使用更多的是喊口信叫家长来校交流,或者上门家访,然后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等等,然而这样的沟通要么是花费双方好多的工作或休息时间,要么只能如记者招待会一般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和私密性,好多话题不能深入交流。电话普及后,打电话发短信,成了家校联系最为常用的一种途径,这省去了双方的车马劳顿,也能就情况彼此详谈,不过很多时候都被何时联系困扰,白天怕影响上班上课,晚上怕打扰家务休息。一来二去的,打电话成了不到最后一步不使的大招。于是,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便知是告状来也,老师接到家长的电话也知事情不妙。奔着同一目标去的家校联系,从愉快变成了紧张,从期待变成了担心,有的甚至从惺惺相惜变成了剑拔弩张。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好多即时通讯的软件应运而生,微信就是其中最方便快捷而普遍使用的一种。聪明的老师们福至心灵地把微信运用到了家校联系上来,一时异军突起地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主力军,成功地加持家校联系,为实现双方共赢保驾护航。
微信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疫情严重的今年,可以说,微信家长群真是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每天的体温检测、假期中家长和孩子的行踪变化追踪、每天的网课、作业检查等等,比原来的打电话联系,真是不知方便快捷了多少。那么,它的优越性具体有哪些呢?
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一)广度沟通促和谐
现下,微信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据统计,已超过八亿人使用这种社交程序,人们用它聊天、工作、购物、休闲,甚至日常起居也都离不了它。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建立一个微信群,家长们十分踊跃地参与其中,往往是全班50个学生,群里的家长数量却达到七八十人。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成为群友,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其乐融融,俨然一个大家庭。
(二)深度沟通助进步
几年的群主身份,让我学会了很好地利用微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在线培训”。如我校每周一次的“家长学校”,我会一期不落地分享到群里,供家长学习;学生的优秀习作、端正字迹、出色表现,或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等,我会随时拍摄视频或照片,给家长欣赏,让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的过人之处,并心向往之,这是家庭教育持之以恒的加油站;有时会让一些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现身说法,解答其他家长遇到的困扰。
再者,在微信群里,不管老师是选择一对多的“新闻发布会”,还是选择一对一的“个别交流”,或者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座谈会,家校之间、家长之间、老师之间,均可以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传达自己的态度。那些误会、不理解,那些困惑、矛盾等等,都可以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化解、升华,最终为家校共赢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三)及时沟通解烦心
学生有个头疼脑热,有个作业忘带的,一声留言,家长立刻知道,相机解决;孩子要吃药要送伞,家长要晚接要早走,一句语音,老师马上收到,安排妥帖。
更不要说,学生有什么作业有困难了,老师立马变成在线辅导员,隔着电波就能循循善诱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了。
(四)有趣沟通暖人心
现在的人早已离不开手机,时不时要打开手机看看,生怕错过了什么重大信息。而家长尤其如此,个个望子成龙,都希望老师表扬的是自家的娃,接受所有家长的点赞,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所以,他们会时不时地进群看一看,希望看到老师对他家娃的慧眼独具,青睐有加。此时,老师如能发些孩子在校读书、作业、打扫、午饭、活动等的照片,加上几句大加赞赏的语言,家长就会开心一整天。
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更加精彩,分享到群里,这几乎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家长如此,老师亦是。家长带孩子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家务劳动啦,户外运动啦,志愿行动啦,老师点个赞,发个笑脸,送上一句赞美之词,孩子或许会更加期待下一回的活动。同样,老师分享一本刚读的书,晒一晒学生的美文美字灵巧手工,顺手奉上几碗专熬心灵鸡汤的公众号,比如管建刚老师的“后作文时代”,比如“365读书”,再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家长也会兴奋地审视地虔诚地挑剔地阅读着,议论着,点赞着,批判着。
彼此的工作与生活,全方面无死角地在微信上呈现出来,这种交流与沟通的广度与深度,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给了家校的联系与沟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快捷,实现双方共赢,指日可待。
但我们也很清醒地知道,微信群的使用有时是一把双刃剑,要实现畅通无阻的沟通、家校双方的共赢,如何用好微信是关键。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呢?
二、必须重视的注意点
(一)群有群规,必须要遵守
建立班级微信群的初衷,来自于增强家校联系,协同教育的需求,来自于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需求,来自于展示学生才能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目的,班主任们兴冲冲建起了班级群。可事与愿违,时间一长,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儿也随之出现。有了这样那样的前车之鉴,我在建群之初就“丑话说在前头”,与家长来了个“约法三章”,并且把这样的约法三章写在了群公告里。
首先,进群的家长必须修改统一群名:学号+某某爸爸(妈妈),以确保大家陈述情况和表达情感时的真实性和正面性;其次,交流的话题只限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可以发广告、发红包、发牢骚;第三,语言要文明,反馈要客观,不要有过激的观点,以确保大家能够真诚交流、气氛和睦,没有思想负担。
事实证明,有我的群规在先,几年下来,群里文明一片,和谐一片,大家交流无阻,沟通无限。
(二)舆论导向,必须正能量
如果说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目标是什么,那当然就是全面发展人才,全面提升能力,全面提高成绩。这是共识,是愿景,是双方都明确并认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们会为了孩子的突发状况、特别情况等等,而忘却那个长远的美好的目标,与学校,与老师站在暂时的对立面,发生令人不愉快的矛盾。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就会在建群之初就为群的发展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争创年度魅力中队、各项活动稳中求进、孩子各方面进步明显等。
而明确目标后,我就会和家长一起讨论家长群的名字。虽然只是一个名称,但大家都知道,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一把火炬,就是一盏明灯,它应该是最有正义感的,最有正能量的,最能够把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一起的,是指路航标,是大家的精神支柱。这几年我的班级群在家长的共同商讨下,有了这些群名:“天天向上五(12)”“书写七彩童年”“追梦少年”“寻找最美的你”等,无一不寄托着老师和家长的殷殷期待。这些群名,有的诗意经典,有的与时俱进,尤其是这学期的群名,用句流行语,叫紧扣时代脉搏,“乘风破浪四(11)”,响亮又奋进!
而正确的舆论导向,还体现在平时交流的点点滴滴中。在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每届家长都会有一些特别主动热情,浑身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分子。一旦有哪位家长的言语有抱怨孩子抱怨家长之意,哪怕是一点弦外之音,这些家长往往会立刻化身“居委会主任”,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我就把这些家长提拔为群管理员,由他们播撒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所有家长朝向共同目标努力。
(三)群策群力,大家齐出力
与驾驭课堂需要教育经验、教育智慧一样,老师也必须在群里学会智慧地引导家长,发挥每位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如果管理一个群的重担都压在班主任一人身上,那就太累了,与其这样,我干嘛不和管理班级一样,选一些助手呢?于是,一个群委会就应运而生了,那些有着正确教育理念、充满元气的家长就被选拔出来了。群委会的人员可以五到七人,采用值日制,一周一轮。委员们干些什么事呢?我建议家长做“三个一”:1、推荐一篇与教育有关的鸡汤好文,供大家学习;2、对当天群内失当家长进行劝导和沟通;3、可以搜集群内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或突出之处,在群里进行专题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我很幸运,这几年所任班级的家长都十分支持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使得活动都丰富多彩、轰轰烈烈,如全面展示班级学生风采的“致真大舞台”,如学校的拳头产品《走近经典》的创意与拍摄,如校运会、跳蚤集市、家长护学岗、社会实践活动、魅力小队寻访活动,无一不是在家长的共同商议、共同策划下进行,他们是最美志愿者,是最强后援团。而这一切成功的保证,都离不开微信群中与家长的群策群力。
(四)开诚布公,一碗水端平
而让家长心无旁骛、自觉自为地支持学校工作的,是老师的开诚布公,是老师的公平教育。
我们知道,但凡家长觉得你对哪位学生戴上了有色眼镜,或是对哪位学生高看一眼了,那你在家长心中的地位,就不再崇高,你的话语就失去了份量。当然,这不止是在微信中,在线下生活中,也是如此。因此,作为老师,在微信中,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包括评价,包括锻炼的机会,包括受表扬的程度等等。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家境如何,是否外地生,是否班干部,一律公平对待,甚至,对待班干部与好成绩的学生要更加严格,对待家境贫寒的、学习困难的等,要更有耐心,语言更加委婉。我以为,表扬,可以在群里大肆表扬,大加渲染;批评,切不可出现在群里点名批评,必须开小窗告知实情,表达意愿,寻求帮助,才能让家长站到我们的统一战线上,实现我们所希望的家校双赢。
小小一个群,包罗众人心,用心去耕耘,家校共育人。相信每位班主任对微信在班级工作中的运用都有自己的独到做法,而我,只是将平时所做加以罗列。罗列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且行且思,将之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实现家校沟通的无极限,而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