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33~34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求比值):
9:27= 6.4:4= 4.8:0.24= 9.6:8=
4:8= 320:16= 5:4= 2.1:3.5=
二、引入新课。
1、 出示照片,观察照片的变化。(看得清楚吗?老师把它变得大一些。 )
2、 出示放大后的三张照片,和原图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
(电脑提出原图和放大后的图)
师:这张图和原图相比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放大。
师板书:图形的放大
3、 怎样把一幅图放大呢?并且在放大的过程中又要做到形状不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
4、 三、学习新知。
5、 (一)学习例1
6、 1、认识图形的放大(将两图变成长方形)
7、 (1)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中的两个长方形,想一想:放大前后,照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8、 (2)集体交流。(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方形长的比是2:1,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长方形宽的比是2:1。)
9、 (3)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的。
10、 (4)追问: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
11、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对应边的比是3:1,或放大后的长方形每一条边都是原来的3倍。)
12、 按3:2的比放大呢?(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对应边的比是3:2,或放大后的长方形每一条边都是原来的2倍。)
分别求出对应的长和宽?(长:8÷2×3=12厘米;宽,5÷2×3=7.5厘米)
2、认识图形的缩小。
(1) 引: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2) 问:如果要把原来的照片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并小结:
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都是原来的2,缩小后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5厘米。
3、比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比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你怎样理解按3:1放大和按1:2缩小的?
(2)学生交流。
(3)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长方形。
(4)全班交流说说:放大后,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几格?你是怎样计算的?缩小后的图形呢?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4、教学“试一试”
(1) 学生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
(2)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3)量一量,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4)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
5、补充练习
(1)分类:
2:1 1:2 2:3 3:2
4:1 1:3 2:5 5:2
放大: 放大后的图形每条边是原来的 倍。
缩小: 缩小后的图形每条边是原来的 分之 。
(2)求下面第2个长方形的宽。
四、巩固练习 。
1、做“练一练”。
(1)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2)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