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前研究]:
一、研究知识本质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更为之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及更多的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二、调查学生起点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并不陌生,大家能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但是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认识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一些经验。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 |
课堂体现 |
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 师:老师这有一个魔盒,里面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长方形吗? 师: 生:不是。这个图形的边是弯弯的,而长方形的边是直直的。 师:嗯,说的有道理,你关注到了这个图形的边。 师: 生:这个是的。它的边是直直的,角也是直角。 |
对于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课始,设计的魔盒猜图形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直观认识先进行主观判断,学生基本能根据露出的部分图形的边和角判断是否为长方形。为后面研究长方形的特点需要从边和角两个方面研究做铺垫。 |
二、动手实验,探索发现 1.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①师:看着这个长方形,回忆: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板书) ②师: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除了这两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1:角都是直角。 生2: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 师:观察的很仔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两条边叫做长方形的一组对边,也就是这一组对边相等,长方形除了这一组对边,还有其他对边吗?用手比划一下,这一组对边呢? 生:(齐)相等。 师:是呀,也相等。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通过观察,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那它们是否真的具有这些特点呢?在数学中光靠观察,行吗? 生:不行! 师:是的,我们还需要用数学实验来验证,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这些特点吗? 学生交流方法,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师:我们先一起来交流一下长方形边的特点,你得到的结论是?你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交流汇报 师:虽然你们的长方形各不相同,但通过量一量都能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除了量一量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折一折。 学生上台演示。 师:你的手真巧,通过折一折也能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验证角的特点,你得到的结论是?你是怎么操作的? 生:我得到的结论是: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我是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的。 师:是的,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要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只需要用三角尺的直角来比一比。你来给我们比一比吧。 师小结:是呀,小朋友们的方法可真多,通过比一比,验证了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通过量一量、折一折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这两组对边有长有短,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齐读) 2.探索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师:到底是不是一个正方形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正方形,然后再来判断。 师: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两个方面研究长方形的。 学生回顾交流 师:好,下面请大家也用这些好方法来验证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并对着学习单上的实验三实验四。(说一说,动手操作,巡视指导。) 师:验证正方形的特点,你得到的结论是?用了什么方法? 生:4条边都相等。我是用直尺量的,每条边都是9厘米。 师:是的,4条边都相等。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
生:正方形的上边和下边相等。
生:这样折验证的是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指着左边和上边)那这两条边相等该怎么验证呢?
师小结:是的,不管是折一折,还是量一量,都能发现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角有什么特点呢?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得到的结论是: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我是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的。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根据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 特点的方法,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请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说一说。 生: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说的可真完整,是的,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 2.认识边长 师:像这样4条边都相等,我们就不分长和宽,把每条边叫做边长。 3、比较异同 师:刚才啊,我们一起研究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以及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小朋友们想一想,比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和4个角。 生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师小结: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这时适时提出,在数学中,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需要通过数学实验来验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组织交流,帮助他们明确: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方法也是认识其他平面图形特征的共同方法。 根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并组织交流明确: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里在折一折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要着重示范邻边相等应该要斜着对折)。 通过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印象。 |
三、拓展练习,巩固特征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也找到了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题,老师这还有一些图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一找吧。 师:你觉得哪些图形可以到这个房子呢? 生:我觉得是①和④。 师:有补充吗?你们觉得:③可以进房子吗? 生1: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呢? 生1:因为③是一个正方形。 生2:我觉得可以。 师:说说你觉得可以的理由。 生2: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所以对边肯定也是相等的。 师:你可真聪明,那③可以哪个图形也可以啊?(⑥)看来啊,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还有某些特殊的联系呢! 师:哪些图形可以住进第2个房子呢? 生:我觉得是③和⑥,因为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是正方形。 师:说的真完整! |
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房子”的游戏,第一个房子是满足“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根据这个提示,同学们都知道是长方形可以进入这个房子,部分学生知道正方形也可以,这时提出小小辩论赛:正方形到底满足这个要求吗?让学生在自己的辩论中,认识到正方形也满足对边相等的条件,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为以后学习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研究打下基础。 |
四、全课总结,梳理结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回忆一下,你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正方形也是4条边,4个角。 生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3: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师:是的,用了哪些好方法呀? 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师总结:对啊,我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些都是研究图形的好方法。以后还有更多的图形等着你们去探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边。 |
在全课总结的环节,通过“你有什么收获和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历程,感悟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回顾与梳理,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等知识的认知,而且能使学生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 |
[课后感悟]:
一、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这些活动,自主探索验证了猜想,得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然后根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方法,放手让学生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最后比较发现了两者的异同。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探索知识一个基本方法: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种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数学表达,培养推理能力
在学生交流验证猜想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怎样验证的,从而培养学生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当学生思路停滞时,通过问题促使其再前进一步,如在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是否都相等时,并不止步量出四条边的长度,我提出问题:“通过对折,光对折两次够么?”学生思维-下子开阔了,想到通过横着对折只能验证上下两条边相等,竖着对折只能验证左右两条边相等。我再追问:“那这两条边(手指着上边和左边)该怎么对折呢?”立刻就有学生想到方法需要斜着对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发散开来,这时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可以在黑板上带领学生再一起折一下。通过这样步步深入的操作引导,将操作与思考、表达结合起来。学生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推理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重视反思梳理,发展结构思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一节“种子课”,它是小学阶段学生探究图形的特征的第一课时,所以应该站在起点将探究图形的特征的方法渗透给学生。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顾反思,总结提炼,认识到可以从角和边这两个图形的构成要素出发探究图形的特征,对节课而言就要具体研究角和边的大小和数量,操作性方法即是“比、量、折”等,帮助学生积累起相关的数学思考和操作的经验,为以后研究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发展学生的结构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