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前研究]:
一、研究知识本质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特殊的除法计算,是对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同时为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小数的除法作好铺垫。
二、调查学生起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加有效。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经验看,一方面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对“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也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 |
课堂体现 |
一、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1、出示小兔摘蘑菇情景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列式计算吗?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6÷3=2(个) 2、出示小猴摘桃情境图并出示问题 你会列式计算吗?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0÷3=0(个)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现在请你们和同桌相互说一说0÷3=0你是怎么想的? 生1:树上0个桃,平均分给3个猴,每个猴分得0个桃 生2:3×0=0 (3)如果树下有4只小猴子,平均每个小猴子能摘到几个桃?(板书:0÷4=0个) 如果树下有9只小猴子,平均每个小猴子能摘到几个桃?(板书:0÷9=0个) (4)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算式吗?这样的算式写的完吗?你能否用一句话表示?(板书:0除以任何 数都等于0) (5)有没有不同意见?0÷0呢,它的商是多少?(1、2、3……)说明当除数和被除数都是0时,商是不确定的。看来,0不能做除数。我们需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板书:不是0的) |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节课就要以“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为突破口,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一知识点运用到除法计算上,由“扶”到“放”。所以在处理这一难点时,我借助小猴摘桃的情景以及让学生自行列举,推理出:0÷4=0,0÷9=0……由具象的算式抽象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再由教师单独提出0÷0呢?为下面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奠定基础。 |
二、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出示情景图,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需要求什么问题? (1)你会列式计算吗?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306÷3= (2)请你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怎么想到的?(用最高位上的3除以3商1) (3)你有办法算出具体结果吗? 生1;口算 生2:竖式计算 (4)学生自己尝试笔算,指名把计算的过程说一说 1 0 2
0
6
0 追问:有没有不同做法?
3 ) 3 0 6
6 6
比较:这位同学的竖式过程和上一位同学有什么不同?(省略了乘0减0的过程) 指出:十位上乘0减0后还是0没有变化,所以竖式里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商的十位上直接商0,这样写更加简便 (5)你能像刚刚这位同学一样,用简便方法来计算306÷3吗?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2、教学306÷3简便计算 (1)我们还需要把0移下来吗? (2)0可以省略不写吗?(0有占位的作用) 3、学生尝试练习804÷4 |
让学生估算、笔算后收集两位不同笔算方法学生的作业,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位同学的竖式过程有什么不同”。由学生自主探讨出简便方法,再让学生运用新结论的同时,又让学生初步形成“商0占位”的表象。教师再作板书示范,这样体现了教学的“扶”,又突出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再让学生初步尝试练习,学生自己说出竖式过程,由抽象的知识再到内化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
三、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完成“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1 2 0 4)4 8 0 4 8 8 0 这位同学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按照我们之前学习的除法计算过程,0还需要继续除以4商0 (2) 4)4 8 0 4 8 8 0 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实际上只要算到8-8=0十位正好分完,个位上0不用移下来,直接商0 (3)小结:当十位正好分完,而个位上又是0,我们就可以把0÷4这个过程省略,直接在个位商0 (4)350÷5还有同学将0移下来吗? (5)观察306÷3和480÷4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 追问:这就导致它们的商?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
学生练习804÷4后紧跟480÷4商末尾由0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解决被除数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其算理仍然是“商0占位”的运用。学生自主写出完整竖式,再帮助理解:当十位正好分完,而个位上又是0,我们就可以把0÷4这个过程省略,直接在个位商0。进一步明白“0”在商的末尾的作用和写“0”的道理。 |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2 (1)学生做后两题,指名板演 (2)比较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相同:商的末尾都有0,十位都正好分完 不同:百位没有分完 1、 我当小医生,数学诊所
3)6 0 8 6 8 8 0 2、 完成“想想做做”4 (1) 学生读题,说出各图形名称 (2) 独立完成,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5 (1)余下来的2米还能再做一套吗?最多能做几套? |
三道竖式都是学生易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点并且说错误的原因,一方面加深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
|
[课后感悟]:
一、在情境中理解算理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作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上,很多同学已经对这句话有了一些了解,但不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为什么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于是,教师借助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研究0÷3,在此基础上拓展理解了0÷4、0÷9等计算结果。基于这样的推理,教师试探性提问:0÷0呢?有的学生会脱口而出等于0,但其他很多同学发现除去0这个数外很多数也可作为0÷0的商,商是不确定的。也有的同学会借助情境来理解0不能作为除数,0个桃0个猴,没法平均分。借助情境,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把握新知识的核心特征,理清知识本质。
二、在比较中完善算法
观察比较可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一切理解和一起思维的基础。在低年级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最好途径。例如,学生尝试笔算306÷3的环节,教师巡视就出现了两种算法。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明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可是教师不急于提出让学生都模仿简便的算法,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竖式以及每一步的对应关系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简便算法背后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观察,并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完善除法笔算方法。
三、在练习中巩固算法
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和发展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本节课的练习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但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单纯地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需要一定的质疑。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后,教师出示了3种典型的错误竖式类型,让学生判断。这样的练习设计,避免了练习的重复,又让学生在变式中,加深了对算理、算法的理解,提升数学的学习深度。
算理是学会数学计算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运算每一步中的道理,才会“创造”和理解算法,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并将算理贯穿整个小学数学计算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