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10-30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前研究]:
一、研究知识本质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应用的基础上教学。百分数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分数,表示两个数或者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正是这种特定的形式,使百分数能够很方便地进行表达和比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极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统计时用的很多。也正是这种形式,使百分数与整数、小数、分数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调查学生起点
在课前,笔者从教学前测中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百分数,大部分的同学都能读一读,照着写一写,可对于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还不会规范的用语言表达,但在具体实例中,联系分数的意义,还是能零散说出关于两个数量的关系。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是“0”基础,因此笔者对于本课的教学通过“产生→意义→关联→应用”四个板块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实例群入手,在丰富的感知中体验和理解百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在应用和关联中构建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网。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 |
课堂体现 |
一、真境,在碰撞中体验百分数的产生。 师:六年级各班选派运动员参加投篮比赛,第一场 是这三个班比赛成绩。(分别出现三场) 分别判断哪个班投篮情况最好? 特别关注第三场比赛 师:怎样比较,最科学? 通过讨论,需要比较: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 之几。引出投中的比率。 口答比率,并比较比率大小,得出结论。 师:在刚才的三场比赛中的优胜队,哪个班投篮情
(师:老师告诉大家公分母:3220)出示通分结果。 这样比较方便吗? 看!这是14个班的投中的比率,要比较,你还愿 意通分吗? 公分母越来越大,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人类创造 了百分数。通常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 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有些分数,如八分之五,在改写过程中需要固定分 母为100,分子就有可能是小数。 现在把它们改写成百分数,方便比较吗? |
第一组实例。 进入:投篮比赛。 第一场和第二场很快地判断,第三场因为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各不相同,引起学生判断方法的讨论,比差还是比商?结论:求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投中的比率最科学。 比较投中比率的大小,学生选择通分。公分母100,是由于分母25、20、5的巧合。 关于刚得出的三个优胜班,哪个胜出?这次公分母很不好确定,这时教师适时提示公分母:3220,学生在这个实例中感受到数据的复杂。核心问题:投中比率怎样比较更方便? 接下来出示:14个班级的比较,怎样比较更方便? 因需要产生了百分数。 情景层层递进,学生在碰撞中体验百分数的产生,感受创造的力量。 了解了百分数的特定形式,尝试说出第三场每个百分数的意义,比较后发现每个百分数都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在14个班的比较过程中,不仅解释了百分数的分子出现小数情况,还让学生体会即使更多数据的比较,运用百分数后,也很方便,感受百分数产生的价值。 |
二、入境,在实例中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课前我们收集了很多百分数,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出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吗?在小组中说一说。 集体反馈。 刚才我们理解了这么多百分数,这些不同的百分数 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从具体例子入手)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具体 说是一个量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数。 |
第二组实例。 收集的百分数,这让学生更亲近百分数。在各种百分数,以及它们的意义的表达,引发讨论: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亲切的实例群,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
三、真构,在尝试中沟通百分数的关联。 1、 师:请同学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填一填,再想 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填? (相机:板贴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和分母是100的分数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
第三组实例。 第一题: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填空。学生独立尝试,寻找百分数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尝试中,学生沟通比、分数与百分数的关联,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题:体会百分数与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两者的关系。能否用百分数表示?正、反例的比较,让学生辨析并更深刻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
四、真用,在拓展中丰富百分数的内涵。
这些百分数能超过100%吗? 2、同类数量比较,能超过100%吗? 3、选用百分数。说一说,为什么? |
第四组实例。 1、第一题,首先出现:我们班有7%的同学会游泳。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出现方格图,并试问:你还能得出什么百分数?随着年级上升,会游泳的同学越来越多,你还能说出想关的百分数吗?这些百分数超过100%? 第二题:补充部分与整体与部分时百分数表达的不足,在同类的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中,感受百分数这时是可以超过100%。 第三题:选用百分数。下方出现数轴。在运用的过程,进一步内化百分数的意义。 |
[课后感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涉及了许多很基本又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各个领域。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基于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挖掘丰富的数学实例,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伪存真,体验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沟通概念及相关已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一、“夸张”式实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还不是很高,教学中,笔者将生活中零散的实例,有机组织,适度“夸张”,更好地帮助学生观察、分析,便于他们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百分数产生,从而体验思维的需求,感受思维的独创性。
如:
又如:
教学中笔者组织的实例层层递进,不仅有“夸张”的公分母3220,还有“夸张”的14个班级比较,均能更好地引起思维的碰撞,体验人类因需要而创造,从而产生了百分数。
二、“周边”式实例,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关键属性的过程。第一组实例中学生能体验百分数产生的需求,那么第二组实例就从学生学习中、生活中的,可以称为“周边”式实例,是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的“亲切”的百分数。从这些情景多样的,内容丰富的百分数入手,师问: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亲切的实例群,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理解、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从而得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既清晰概念内涵,又体会到数学学习是可亲而快乐的。
三、“关联”式实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著名教育学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概念教学中,注重运用数学实例间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把握区别,体验思维的深刻性。
第三组实例,第一层次就是运用百分数和分数、比的共同属性进行填空,引导学生边填边想:为什么可以这样填?沟通百分数与它们的关系,正因为共同属性:都能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揭示: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第二层次是递进的,进一步理解和比较百分数和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分数有时表示两个数(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有时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晰百分的概念,并试着用集合圈来表达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感受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组合”式实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为了理解概念,需要有一个应用概念的过程,即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是一个应用与理解同步的过程。因此,我有效地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形成“组合”式实例,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进一步发展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如,在第四组实例中,我把练一练第一题和练习十四第一题组合,让学生理解我们班有7%的同学会游泳。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出现方格图,并试问:你还能得出什么百分数?随着年级上升,会游泳的同学越来越多,你还能说出相关的百分数吗?这些百分数能超过100%?
第二题:部分与整体中百分数不能超过100%,而在同类的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中,感受百分数是可以超过100%。先从合唱队中,男生是女生的45%,出示直条图,直观地表示男女生人数的大小关系,师再引导:随着男生人数的加入,动态课件演示,现在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估计一下。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内化百分数的意义,并更好地促进了概念的发展
概念教学应摒弃让学生简单复述,死记硬背的做法,杜绝教师的简单归纳,应重视收集并组织丰富的数学实例中,引导学生走进概念、主动思索、明晰本质、升华认知。在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心将实例组群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现的窗口,引导学生体验概念内涵,并联合具有共同属性的旧知有效结成网络。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透过抽象的概念,在脑海中映射出丰富而又个性化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