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褚明月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褚明月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佳伟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0-30

  • 曹歆予

    宜丰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碧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旭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萍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瑛姣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邰欣仪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婷烨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超峰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琴芳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亮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天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皎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以学定教、以生为友——新课程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作者:周佳伟  日期: 2024-04-11  点击:

以学定教、以生为友

——新课程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定教、以生为友等先进教学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了广大教师深化课程改革,改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向导。为了提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深入发展,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将以学定教、以生为友等先进教学思想渗透于课堂设计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有效调节师生关系及课堂育人氛围,让学生获取数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全方位熏陶,切实满足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需要。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新课程;以生为友;以学定教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迈入了新的境地,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积极响应当前新课程形势,教师就应做出对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而重新规划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吸收新课标中的相关思想与建议,生成更新的教学思路与想法,实施对课程的有效改进,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了“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的要求,主张“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对师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明确,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出于学生发展情况及需求而实施设计与引导,作为其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根据这一方面的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应重视“以学定教”思想的渗透。而除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身份之外,结合我国当前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德育的融合,注重对学生思想及情感方面的引导,为了实现这些,教师在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之余,还要将学生视为朋友,作为朋友身份,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关爱,用爱去滋养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数学品格及道德素养发展需要。根据这一方面的教学规划,教师可以在中高年级教学中渗透“以生为友”思想,助力德育的有效落地。最终,以学定教、以生为友思想的共同渗透能促进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程的全面升级,生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兼具德育效用的育人体系,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一、“以学定教”内涵及其渗透意义

“以学定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形势下所形成的先进教学思想及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学情及发展需求而实施教学规划、制定教学方案,从而科学、有效地推进教学活动。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以学定教”思想,能够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课堂将留有更多时间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实践。另外,“以学定教”的实施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基础及认知规律,那么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学生的学习将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能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并逐层为学生增加难度,满足学生对新课的有效融入及其能力的实际锻炼需要。除此之外,“以学定教”的实施还将考虑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学生最新的发展期望而生成教学方案及活动,满足学生迫切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这些都是“以学定教”渗透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所在,能够引领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满足学生自主且实际的发展需要。

二、“以生为友”内涵及其渗透意义

“以生为友”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先进教学思想及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充当朋友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尊重,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给予悉心陪伴、指导和关爱,以便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获取有效的学业能力发展及素质提升。

将“以生为友”思想渗透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态度以及道德修养产生积极作用。从数学能力方面来说,孔子言“亲其师,信其道”,指的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师长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从而敞开心扉接纳这些知识和道理,获取对知识的有效吸纳。那么,当教师基于“以生为友”思想,与学生交朋友之后,学生便会敞开心扉,信任教师,有效接纳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从而获取数学能力的有效发展。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讲,“以生为友”思想渗透之后,教师会通过一些方法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时常发掘学生闪光点给予表扬;在学生犯错误时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等等,这些都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在数学课当中的畏难、抵触情绪,使之爱上学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自信。

从道德修养方面来说,“以生为友”的教学渗透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诉说自身的学习困惑或生活困惑,排解其压力,帮助其纠正思想偏差,不断完善人格。这些即是“以生为友”渗透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所在,同样能引领数学教学改革,满足学生高素质及全面化发展需要。

三、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受到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教师的解决,其中,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是一项比较普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主宰课堂,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实施授课,向学生源源不断地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受到教师的过度支配,难以有效吸收知识并施展能力,最终,主体地位的缺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效果,降低数学课堂质量。

(二)教学形式保守枯燥

当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相对保守且枯燥。比如,一些教师经常采取“乒乓球”式教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推进课堂,这虽能驱动学生的学习自主,使之有机会进行主动思考与实践,但实际上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施展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只是回答教师的问题和做练习题,难有足够时间用所学去解决更复杂、更生活化的问题,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难以自主且深入地施展自己的能力,最终便无法获得比较满意的发展,造成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低下。

(三)教学实践落于俗套

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落于俗套,也就是说,在完成数学知识的讲授后,教师会安排大量的习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运用和实践,用这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并锻炼其解题能力,除这之外很少安排其他富有社会特征和生活意义的实践任务及活动,导致学生的数学实践流于应试,不具社会功能,不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实用发展。

(四)课堂教学缺乏温度

受到传统教学经验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开展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温度。比如,教师偏重教学知识进行滔滔不绝的引导,偏重分数成绩而进行习题安排,这期间缺乏情感方面的教育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切实体会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及其生活应用价值,会影响其数学态度的良好塑造。除此之外,在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出现学习失误时,部分教师的重点在于苛责与纠正,缺少了“耐心”和“激励”,导致学生产生不自信和畏惧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新课程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初探

(一)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规划课堂教学重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以学定教”和“以生为友”思想充分渗透于教学设计中,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增进质量、提升温度,以下先对“以学定教”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学情和发展需求而实施教学规划、制定教学方案,因此,在数学课程开展的每一环,教师都要结合“以学定教”思想加以考虑和设计。

比如,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学情来做好教学规划,以便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对新课的有效融入。那么如何获取学生的学情呢?首先,教师可基于以往教学经验,根据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来做出课堂规划与设计,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就课论课”,基于学生有关新课内容的学习基础及情况而做出课堂规划与设计。这两种获取学生学情的方式,前者容易获得,而后者则需教师精心安排课前预习,通过分析学生预习情况来获得。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为了获取学生有关本课的学情,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前预习,可以设计学案,在其中普及本课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知识,并布置有关教材的具体预习任务,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案例预学新知,此外,还要在学案中呈现相关练习,如“判断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与“画出平移后的位置、旋转后的图形”等方面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领学生对新知进行实践,并以此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当学生基于教师的预习设计完成预学和练习之后,教师就要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对课堂的具体规划与设计。

例如,通过学生反馈出的预期成果,教师了解到学生们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方面存在较多失误,从而了解了学生有关新课的学习和认知不足之处,对此,教师便要基于这一方面的学情对课堂教学做出具体规划,一方面要着重加强旋转画法方面的讲解,悉心指导旋转画法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方面要设计相关任务及活动,在其中渗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要求,引领学生的强化练习,促进学生对疑难的突破与掌握。最终,教师结合以往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再特别考虑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便能做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规划与侧重安排,切实满足学生的有效发展及自我弥补需要,这充分践行了“以学定教”的思想。

(二)立德树人导向课堂,满足全面发展需求

除了考虑学生的学情之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实施教学规划、制定教学方案,由此践行“以学定教”思想,让课堂的行进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及期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确立之后,我国教育领域愈发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各学科正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向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在这种教育新形势及背景下,学生的发展期望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再拘泥于知识和解题,他们开始正视自己,关注自身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观念态度的全方锻炼和塑造。考虑到这一最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和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需求,教师也应“以学定教”,做出相应的教学规划与设计。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需求,教师可以“以学定教”,做出全面的教学规划,也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其数学态度和观念的良好塑造。对此,教师可以创新课堂设计,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安排适量书面练习的基础上,将教学连接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数学实践,满足其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教师可以开展一项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我校有一块未利用的土地,土地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为了绿化环境,现打算在这块地上栽种花草,为了让花草茁壮成长,学校计划施肥,已知每平方米需要用到50g肥料,那么这块地总共需要用多少肥料呢?” 明确活动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保持纪律的情况下去往学校该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在这一活动参与中,学生会通过自主的观察、测量和运算来了解这块地需要用到的肥量,这不仅能引领学生的“学以致用”,巩固其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其几何直观、数学运算及应用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功能和意义,有利于其数学态度的良好塑造,经此可有效践行“以学定教”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三)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以生为友课堂升温

探讨了“以学定教”的渗透策略之后,再从“以生为友”层面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进行探讨与设计,“以生为友”需要教师充当朋友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陪伴和关爱,提升课堂温度,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态度,实现全面发展。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践行“以生为友”,提升课堂温度。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难,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例如,一些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可提前叮嘱学生,在感觉教学速度过快时举手示意说明,那么当学生说出想法之后,教师便可调节速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其充分的尊重。

其次,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运算尝试和应用实践,并在学生存在疑难时予以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帮助下体验成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塑造学习自信并形成对教师的信任与喜爱。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教学评价来践行“以生为友”思想,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过度苛责,保持耐心去指导和解惑,并发表鼓励性的评价用语,激励学生自主尝试、超越自我。除了教学方面的良好关系营造之外,教师还可基于“生活”层面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比如在数学课开展前的课间,与学生相互谈一谈自己最近所发现的有趣的事情,或帮助学生克服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教会学生处事的道理等等,让学生能够像朋友一样看待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从而发展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在教师的关爱下有效吸纳其所讲授的知识和内容,并获得人格修养的完善。

五、总结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充分践行新课程理念,围绕以学定教、以生为友等思想实施课程设计与安排,期间要遵循学生学情而促进其对新课的有效融入,渗透立德树人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重视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来让课堂升温,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受到贴近自身学情、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且富有温度的教育引导及熏陶,最终实现更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福.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

[2]王业鑫.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3.

[3]颜丽燕.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2023.

[4]以学定教 减负增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J].教师,2023.

[5]杨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定教、以探代教、以生为友[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