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褚明月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褚明月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佳伟

    东坡小学

    加入时间:2023-10-30

  • 曹歆予

    宜丰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碧云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旭佳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萍

    悲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瑛姣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邰欣仪

    湖㳇实验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婷烨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超峰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琴芳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亮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天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皎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依托网络环境 建立交流教学

作者:李旭佳  日期: 2023-02-13  点击:

【摘要】一声令下,全国开展线上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信息化支撑了“特殊时期”全国学生的学习,经过2个月的线上学习,我将从“线上学习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特点、线上学习下师生互动交流的意义以及依托线上学习搭建师生和谐交流的平台”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线上学习、交流互动、网络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我们的寒假一次又一次延长时,我们不禁把目光从疫情转向学生的教育,新冠限制了人们出行的脚步,难道就不开展教育了吗?当下环境,让孩子重返校园是个很难抉择的事情,由教育局举办的“名师空中课堂此时正式进入大众的眼光。感谢祖国的基础建设,正是有了网络的覆盖,才能保证线上学习的进行。

2020年初全国范围的线上学习拉开了序幕……

一、线上学习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特点

1、师生相对不可见

   传统教学中,师生共处一室,双方可见且无遮挡,老师教时能看见学生,学生学习时望着老师,而线上学习时师生处于“互不可见”的状态,线上学习一般分两种:①先录制视频再播放,②直播。①老师录制时无学生,学生观看时无老师,一般上课老师是根据学生的状态引导着进行技能的学习,而在无生的情况下,老师要进行预设,这个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学生进行观看时会出现如下情况:没听懂无法及时发问、没时间进行即时整理,这样会导致师生教学分离的情况;第②种直播授课相对较好,但我想大家都对网络上的线上教学状况百出的视频不陌生吧,全国一线教师上至临近退休下到刚参加工作,临近退休老师工作经验足,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能提前预设并作相应处理,然而不熟悉“新科技”导致问题重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对于“直播”处理甚是得心应手,却无法对顺利进行教学预设,且直播时虽处于视频可见,却“可见”不是寻常的“可见”,也许视频那端是照片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演出、学生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这场线上学习中似乎看不见了。

2、学生情绪的不稳定

   刚开始进行线上学习,老师、学生、家长似乎都干劲十足,摩拳擦掌,严阵以待,但这样的学习进行了一周后,第二周开始在床上学习、吃着零食学习……学生似乎也发现了线上学习和传统学习的最大不同:没老师。学生会懈怠,作业会出错,老师纠正后还是出错的情况下,学生会消极,我的班中就有一个孩子发来“老师,我不学习了”这么一句话,当下我连同另外两位任课老师一起打电话过去进行询问,原来是和母亲发生了一些口角,赌气发来的一句话。当然传统教学时学生也有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能及时发现且即时处理,不会让这种负面情绪持续上升。所以对于孩子的情绪的问题,老师要和家长及时联系,应采取措施激励鼓励孩子。

3、师生交流的不及时

   网络对于青少年是及其巨大的诱惑,但当下疫情环境下,网络的线上学习是不得已却有效的群体性学习的一种手段。但前面也说过教学时师生无法进行即时性的沟通交流,线上作业提交后也无法如以前那般面授且订正,感谢“钉钉”的程序号,“家校本”经过多次性能提升,已增加“线上批改”、“返还重交”、“优秀作业作业间互不可见”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师批改作业的难度,但无法解决“不及时”的问题。如老师批改作业后学生不会及时订正作业,老师讲解后学生无法理解,沟通的不及时,传统教学是师生是实时互动交流,老师能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具体是哪方面不明白从而快速讲解,网络的延迟性打断了师生互动的及时性,学习的延迟,特别是数学的教学是一环紧扣一环,任何一环的不扎实都将可能导致后续学习的难度的加大,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以致开始厌学,进一步导致师生情感交流的减少。

二、线上学习下师生互动交流的意义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构建过程中老师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控充当引导指引的作用,协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知识体系,从而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这是当下教育改革的认知。网络教学的兴起对这一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地位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迫使教师在当下疫情的形式下不得不思考,教师在改变自身行为的同时,教学行为也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改变。网络媒体给教师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表达模式,使得教学更生动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这也使得师生的交流互动应更密切,老师不仅要借助网络教学知识传递信息,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是即时的,反馈也是即时的,但实际教学中是大班授课制,不会过于关注到某一个学生,借助网络学习能提供最大可能性,对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较大的关注,从而实现个别化、个性化教学,老师可以通过钉钉的聊天、在线提交、直播平台等功能实现与学生的个别交流或小组对话,从而达到个性化指导的目的,老师在其中是一个参与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答案趋向完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也符合当下教育思想对教学改革的要求。网络教学可以保存,因此当某一个问题出现问题时,学生可进行重复观看,多次练习达到巩固作用,从而节省了师生双方的精力。

三、依托线上学习搭建师生和谐交流的平台

罗杰斯曾说过,学生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还有结束阶段,都是学生的知识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交互在一起的统一学习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知识技能获取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为使其能更好的融合、更顺畅的交流,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教学行为中师生的互动交流。

1、善用网络

   网络就像一块厚重的幕布,台前幕后暂“不可见”,网络上师生间的交互是有限的,老师需要了解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钉钉的收集功能能有效解放我们的电话簿,实名登记有利于老师家长及时联系;留言已读功能使得发信方了解接收方是否收到且阅读信息;作业提交未提交功能便于老师统计并发钉邮或dingding及时反馈到接收方手机,且不说优秀作业的共享、作业的打回功能,真正为师教生学做到了后勤技术保障。

2、保持主体

   网络教学是依托网络教学,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动摇。工具是死的,老师要活用工具,创设富有情感的网络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在网络客户端真正参与学习,设计网络交互课程时要把情感符号设计进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学习不是枯燥的,学习是丰富的、复杂的、真实需要的,而不仅仅是面对技能的被动接受。我们要重视网络的情境创设:可以模拟谈话情境,收集具有谈话风格的材料,促进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创设绘本教学情境,以故事和学生进行情感交互;可以小组讨论,进行网络分组讨论,不受教室空间和时间的影响进行交流互动。

3、制定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个性化制定合理标准,网络教学也要及时进行反馈,且网络教学能一对一教学,以前的大班授课评价标准不适用当下学习环境,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家庭因素多方面考虑,为其制定一个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体现个性化的标准,学困生考虑完成度,学优生考虑难易度。

4、混合学习

   网络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应把家庭、家长、学校、老师、学生多方面多方位的联合统一进行教学。网络学习一般是学生在网络一端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和老师减少了交流互动的机会,由此某种程度上会产生孤独感,如在此期间再有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就会造成前文提到的“厌学”心理障碍。如传统教学老师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老师一般关注在学生提交的作业、发来的语音等间接的方式,这需要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在开始学习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及时沟通进行联系。

利用网络教学,能极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弥补因传统教学中师生、生生间交流不足而造成学习懈怠和缺乏积极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想象创造能力。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知识海洋翱翔中也有高山、死海等陷阱,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下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是非观、道德观和法制理念,正确理解并善用网络,结合实际,使网络线上教学发挥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春暖花开时,同学们也陆陆续续进入课堂。

网络可以无视空间,网上教学也可以跨越新冠疫情,只要师生携手交流合作,线上教学=线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