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作者:史冰清  日期: 2025-03-31  点击: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73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实践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 使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得到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常见的量,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 回顾整理。

1、 小组整理。

提问: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

2、 集体交流。

(1) 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0克

(2) 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

年、月、日、时、分、秒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4、6、9、12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提问: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明确:通常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年份被4除□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判断时只要用后两位数除以4看有没有余数;但整百数年份被400除没有余数的才是闰年。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3) 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 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校对,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 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

小结:把高级单位的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量,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量换算成高级单位的量,要除以进率。

3、 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完成填空,再集体校对。

四、 应用练习。

1、 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校对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2、 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指名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3、 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