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基本信息
推荐渠道 |
□省级教研部门推荐 □跨学科专委会委员推荐 |
||||
推荐信息 |
所在省级行政区为:安徽省 跨学科专委会委员姓名: |
||||
设计者 |
汪晓芳 刘静 孙琼芳 王小芬 徐小芳 |
指导者 |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
通讯地址 |
岳西县实验小学 |
||||
所在学校 |
岳西县实验小学 |
实施年级 |
二年级 |
||
执教学科 |
语文 |
所跨学科 |
语文、美术、地理、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 |
||
使用教材版本 |
统编版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二、主题(单元)设计
1.主题(单元)名称:美丽中国行
2.主题(单元)学习活动学时:共10学时
3.主题(单元)涉及学科:
所涉学科 |
知识 |
方法 |
语文 |
理解生字词,读懂课文,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 |
识记、感悟 |
美术 |
课本配图、制作旅行手账 |
手工制作 |
地理 |
气候、地理条件 |
查阅地图、科学资料 |
科学 |
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
观看视频 |
道德与法治 |
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 |
感悟 |
音乐 |
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
歌唱 |
4. 主题(单元)设计说明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真实的任务和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最终产生“有形”的产品,从而有效弥补学科教学中情境缺失的弊端,使学习得以真实发生。在任务群情境设计中,旨在任务形式上吻合儿童的心理,教学模式要看见儿童,鼓励儿童参与实践任务。
秉承着“让学生亲历学习感受”的理念,整体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结合主题“美丽中国行”确定核心驱动任务,逐步完成课程任务—— 知景点、赏美景、话家乡、游中国。通过多个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5. 主题(单元)学习活动目标
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要求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科核心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爱国情感。
跨学科能力:依托课文,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整合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基于生活、鼓励个性表达、进行合作创新的课堂项目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要素养指向: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语言运用(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度、灵活度、深刻性、独创性)审美创造(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涵养高雅情趣)。
6. 主题(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衡量情境类别 |
实践活动内容 |
表现性评价观察点 |
观察记录选项 |
学习活动一: 知景点 |
在地图上找景点的位置;随文识字,认识车票 |
照片、作业单 |
a.未完成 b.完成 c.准确无误 |
学习活动二: 赏美景 |
理解古诗和课文内容,做好美景推荐官 |
文字表达、视频 |
a.未完成 b.完成 c.声情并茂 |
学习活动三: 画家乡 |
阅读绘本,推荐家乡 |
视频、演唱 |
a.未完成 b.完成 c.声情并茂 |
学习活动四: 游中国 |
制作手账,热情邀约 |
绘画作品 |
a.未完成 b.完成 c.大方美观 |
7. 主题(单元)学习活动环境
将我校普通教室进行了优化,根据学习需要,合理配置了设施设备与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高效互动、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1)拼接式,可移动,支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桌椅(4-6人/组);
(2)班班通设备;
(3)多块可供学生随时绘画的白板;
(4)必要的制作工具(剪子、卡纸、软泥、胶水、海报纸等);
(5)开放式书架,提供各类型图书供学生参考、搜集信息。
8. 主题(单元)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活动/任务1:知景点,整体感知
探究方式:明确任务,确定景点;读通课文,随文识字;认识车票写好留言。
活动/任务2:赏美景,学习表达。
探究方式:我是解词小达人;我是奇石收藏家;我是美景推荐官。
活动/任务3:话家乡,拓展阅读
探究方式:阅读绘本,认识家乡;我来代言,话说家乡。
活动/任务4:游中国,成果展示
探究方式:制作手账,书写美景;热情邀约,畅游中国。
9.主题(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
跨学科 |
作业类型/难易度 |
了解景点位置,积累字词 |
地理 |
字词闯关卡/易 |
为诗歌或者文章配画,制作旅行手账 |
美术 |
绘画/中 |
配乐吟唱或朗诵,做美景推荐官 |
音乐、道德与法治 |
音视频/中 |
10.主题(单元)教学结构图
三、学时设计
1.第二学时
2.标题:美丽中国行——葡萄沟
3.教学内容分析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这一课时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大胆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发展自主阅读的能力;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理解来品味词句表达的美感。
4.学情分析
新疆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好奇和向往,孩子们是渴望了解那里的。因此要上好这堂课,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整合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以求达到突出点、突破难点,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在祖国的版图上找位置、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学习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并巧妙地将美术、地理、科学等这些学科整合到课堂中,多形式展开阅读活动,促使更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5.学习目标
(1)能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通过画一画、品一品、写一写的手法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关键词语的含义,能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丰富对葡萄沟的认识,弄清葡萄沟的地貌特点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4)拓展链接学习《道德与法制》书中《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展家乡美景推介活动,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联系上下文,并通过画一画、品一品、写一写的手法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关键词语的含义,能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2、结合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丰富对葡萄沟的认识,弄清葡萄沟的地貌特点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7.学习评价设计
衡量情境类别 |
实践活动内容 |
表现性评价观察点 |
观察记录选项 |
(一)寻踪探境,“理”应在这 |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的位置 |
照片 |
a.未找准 b.找到 c.找准 |
(二)浓墨重彩,“美”出光泽 |
1.贴上茂密的葡萄枝叶。 |
手工作品 |
a.未完成 b.完成 c.栩栩如生 |
2.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 |
|||
(三)慢读细品,“情”溢词间 |
1.找出感受到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的词语。 |
文中圈画 |
a.未找准 b.没找全 c.找全 |
2.读出维吾尔族老乡浓浓的情谊。 |
朗读语音或视频 |
a.未完成 b.完成 c.声情并茂 |
|
(四)观其制作,“技”出奇果 |
借助“运到晾房、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 |
文字表达文稿、视频 |
a.未完成 b.完成 c.表达通顺、完整 |
热空气、蒸发水分”等词语说说葡萄干的制 |
|||
作过程。 |
|||
(五)美丽新疆,“爱”在行动 |
1.我是小推介官,向游客介绍葡萄沟。 |
视频 |
a.未完成 b.完成 c.声情并茂 |
2.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
视频 |
a.未完成 b.完成 c.声情并茂 |
|
说明: |
观察记录选项以得星计算, |
第一选项不得星, |
第二项得5颗星,第三项得10颗星。 |
8.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名称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 |
一、寻踪探境,“理”应在这 |
化身旅游者明确游览地点和目的 |
1.学生对照自己绘制的旅行手账本简单介绍。 2.生猜一猜。答案:新疆吐鲁番。 |
融入地理知识,激发兴趣 |
5分钟 |
二、一探究竟,其乐无穷 |
将学生分成三个旅游小分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
第一小分队:上梯田,赏葡萄 第二小分队:进晾房,看制作 第三小分对:查资料,知由来 |
明确学习任务 |
8分钟 |
三、共同分享,硕果累累 |
组织各小分队进行分享交流 |
第一小分队:上梯田,赏葡萄 浓墨重彩,“美”出光泽。 品读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制作手账葡萄园。 慢读细品,“情”溢词间。品读关键词句,言语迁移,学习仿写。 第二小分队:进晾房,看制作 3.观其制作,“技”出奇果。 观看视频,弄清制作关键步骤,提炼关键词,练习表达。 第三小分队:查资料,知由来 4.交流资料,“理”出由来。 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知晓葡萄沟的由来。
|
融合美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多学科,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
20分钟 |
四、美丽新疆,“爱”在行动 |
组织交流,学唱歌曲 |
1.我是小小推介官,向游客介绍葡萄沟。 2.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5分钟 |
五、课后拓展,爱“我”家乡 |
布置课后活动 |
在旅行手账本上记录“我们一起去旅行”最后一站——我们的家乡岳西。 |
在实践中了解家乡、赞美家乡,从而激发热爱之情。 |
2分钟 |
9.板书设计
10.作业设计
在手账本上记录“美丽中国行”最后一站——我们的家乡岳西。
提示:可以拍视频推荐家乡美景,可以唱一唱家乡的歌曲,可以用巧手画一画家乡美景,也可以为家乡编一首儿歌,献给我们深爱着的家乡。
附:部分旅行手账展示:
11.教学反思和改进
优点:本节课改变老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化身小导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分享,积极参与,获得了语言能力的提升;多种情境化的活动如趣画葡萄园、分享葡萄沟的地理知识、参观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等将各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学生兴趣盎然,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能力强的孩子独揽了任务,使得少数能力弱或学习不积极的孩子参与度不高。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极少数学生落实不到位。
改进: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加强指导孩子们分工协作,保障每个孩子都参与自主探究,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天赋都是不同的,在跨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四、专家点评
1.本课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较好地体现了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将《葡萄沟》这篇课文的教学投放到"美丽中国行"这个单元大主题下,在绘制"我的旅行手账"的单元学习大任务的统领下,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前后关联,形成一个个驿站式的学习活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2.从教师讲授、操练为主的知识习得走向以生为主的课堂情境化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查阅资料、表达与交流,获得真实的语言经验,提升了内在的语文素养。
3.本课将语文与思政、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分享、交流、学习。这样的学习,致力于打通生活和文本,联结学习和创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最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