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认识比例尺

作者:王希文  日期: 2024-04-11  点击:

认识比例尺    

 上课教师:王希文        上课班级:六(5)班      上课时间:2024.2.2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3的例6,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能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互相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能说明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比例尺在现实世界的应用,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两种比例尺的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一张。

【教学过程】:

口算

24×(+           ×÷×      ××

 ÷8÷             ÷×         ÷2÷

一、复习 

   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0000米=     )千米          1千米=       

20千米=     )厘米           50千米=(    )厘米

二、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6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分别写出草坪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2、读题理解题意。

3、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1)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2)学生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3)板书:50=5000厘米      5:5000=1:1000

4)学生独立完成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 

板书: 30=3000厘米    3:3000=1:1000(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5)介绍把厘米改写成米,写成分数形式的比:

      3厘米=0.03   ==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1)揭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学生齐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比例尺

2)追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这个比例尺表示什么含义?(学生说说)

3)明确比例尺的含义:

比例尺是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米。(学生相互说说)

4)深化理解。

   ①学生回顾:怎样求比例尺?前后项各表示什么?

   ②指出:比例尺是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比,它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把图形缩小时,比例尺通常要写成前项是1的比。

4、认识线段比例尺。

1)引导: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2)揭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提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3)追问:学到这儿,你对我们今天所学的比例尺有了哪些认识?

①比例尺不是一把尺,它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要统一。

③比例尺的前项应该是图上距离,后项应该是实际距离。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四、巩固练习。 

1牛刀小试:

   比例尺=        ):(         ),它实际上是一个(    )。

  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

2、做“练一练”第1题。 

1)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2)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哪幅图中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 

3、做“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2)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介绍改写方法及注意点)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 

      6  50=5000厘米      5:5000=1:1000    

3厘米=0.03   ==

数值比例尺11000 

            线段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