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第五单元 元、角、分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李玲 日期:
2023-07-21 点击:
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6—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体会列举的策略,发展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1角、5角、1元、5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人民币我会认
1.回顾旧知。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的单位呢?
提问:人民币的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小朋友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人民币)
(1)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1分、2分、5分、1角、5角、1元)
(2)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书上习题第67页第1、2题,第68页第1、2题。
(1)做67页“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看第一行的人民币各是多少,下面有哪些物品,价格各是多少。
让学生连线,说说是怎样连的。
提问:5角的够买1本图画书吗? 1角的够买1个羽毛球吗? 1元能买几个羽毛球?
指出:5角的人民币和1元的人民币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1元要比5角值钱一些;l元能值这里1本图画书的价格,5角只能值这里1个羽毛球的价格。5角的和1元的代表的价值都比1角大,能买比火柴更贵的东西。
(2)做67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填一填,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 1元8角就是几角?怎么想的?
那18分是几角几分呢?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3)做6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看第一行有哪些物品,价格各是多少,第二行的人民币各是多少。
让学生看商品价格,和人民币连线,交流连线结果。
提问: 1张50元够买1双皮鞋吗?够买1件T恤衫吗?
指出:50元正好是这里一条裙子的价值,买这里的T恤衫会有多余,但比不上一双皮鞋的价值。
提问:1张20元可以买到一件什么商品?买一个什么还会有多余?
指出:1张100元、50元、20元、10元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有的相差很大。100元的人民币要比50元的、20元和10元的值钱得多。100元能值一双皮鞋的价值,50元值一条裙子的价值,而10元只值一个文具盒的价值。所以100元能买到比较贵的商品,而10元只能买到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品。
(4)做6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人民币填空。
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看的。
说明:要知道几张整元的人民币共有多少元,可以把各张上的元数合起来直接说出多少元;如果有单位“元”和“角”的,就要分开算,再说出是几元几角。
提问:指第一幅图,如果把这张50元换成几张10元的,这61元可以怎样拿?
二、人民我会换
1、认识了这些人民币,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1元等于几角?
1角=( )分 1元=( )角
2、书上习题第67页第3、4题,第68页第3题,第70页第1、2题。
(1)做67页“想想做做”第3题。
看情境,提出可以怎样付1元2角的问题。
提问:假如让你来付,你能从盒子里怎样取1元2角来付钱?小组里先讨论再取,看看有哪些取法,把你想到的取法记录下来。行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然后交流出现的不同付法(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教师板书下来。
适当引导学生按序思考,如果用了1张1元的付,有哪些付法?如果用了1张5角的付,可以有哪些方法付满1元2角?
(2)做67页“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只要合起来是10角,就是1元。
(3)做6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生活里,我们经常有像50元的换成几张10元的这样的需要,下面就来学习换一换。请看68页“想想做做”第3题。
用玩具钱币换一换,把结果填在书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答案,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4)小题可以有几种答案?
(4)做70页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5)做70页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再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较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换算后再比较。
三、人民币我会算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到商店就要知道怎样用人民币购物。你能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吗?
书上习题第69页第5、6题,第70、71页第5、6、7题。
(1)做69页的“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求一个足球的钱用什么方法算,数量关系是什么?(引导沟通、归纳并板书:付出的钱-找回的钱=一个足球的钱)
(2)做69页“想想做做“第6题。
(1)教师读题,学生列算式计算。在读第(2)小题时结合提问:“找回几角”是什么意思?
交流算式,要求说说求找回几角为什么用减法。(单位名称不一样先要换算1元=10角 )
提问:解答这两题你有什么体会要说吗?(要根据问题选择需要的条件)
(2)提问:那你还能用这里的任意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口答算式、得数。
指出:对于有关系的两个条件,可以想想有什么联系,按这样的联系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
(3)做70页练习十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并指名两人板演,然后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为什么“茶壶12元”这个条件没有用?求找回的钱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求找回的钱用什么方法算,数量关系是什么?(引导沟通、归纳并板书:付出的钱-商品的钱=找回的钱)
小结:我们购物时,付出的钱比商品的钱多,营业员阿姨就要把多余的钱找回给我们。求找回的钱实际上是求还多余多少钱,所以用减法算,只要把付出的钱减买商品应付的钱,就得到找回多少钱。
(4)做71页练习十第6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让学生口答结果,并结合提问:计算每箱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求商品的钱用什么方法算,数量关系是什么?(引导沟通、归纳并板书:付出的钱-找回的钱=商品的钱)
(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5)做71页练习十第7题。
提问:货柜里有哪些商品?小宁买了什么,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
补充:小红带的钱正好买一个排球,她最多带了( )张10元。
四、复习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小朋友通过元、角、分的复习,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样的关系进行换算和比较大小;同时在练习里,了解了购物时怎样算钱、付钱,付出的钱多了应怎样找钱。小朋友收获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