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学,然后知不足;习,然后弥不足。研修,是汲取大家智慧,获得心灵成长的平台。在名师工作室这个研修的大家庭里,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研修路上,我们蜕变着,成长着……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小学阶段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要在了解四则运算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因为运算意义是从某种特定的数量关系中抽象、揭示出来的,而运算的意义又支撑数量关系的认识,是数量关系生长的根基。数量关系包括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的加法模型,如:前年的购买量+去年的购买量+今年的购买量=总量;还有与个数有关的乘法模型,如总价=单价×数量,像是单价、数量等是可以用整数来进行计数的,但是像温度、效率、重量、时间等除了用整数计数外可能会用到小数、分数等来进行计数像这些都是与物理量有关的乘法模型,比如:路程=速度×时间。
一、梳理——让数量关系从隐性走向显性
教材中通常会借助简明的图片和简短文字呈现数学内容,仔细研究图文就会发现数量关系的踪迹。在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内容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用这一等量关系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把题目都做出来了,再回头来看到底是用了哪一个数量关系。
二、建构——让数量关系从分散走向集中
小学数量关系分散在不同的学段和教学单元中,贯穿于小学整个数学学习中。纵观整个学习过程隐藏在教学背后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本课的数量关系为乘法模型,其实生活中乘法模型运用极其广泛,如行程类问题,总价类问题,工程类问题。“路程、总价、工作量”相当于总数,“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相当于一份数,“时间,数量,工作时间”相当于份数。相遇问题(即共同走路问题),共同做工的问题,成套式购物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看成乘法模型问题,共同行驶的路程、共同做的工作量、共同购物总款相当于总数,其余的对应量相当于一份数与份数;也可以看成部分数与总数的加法模型问题。
每一次的学习与成长都能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协作与力量,我坚信,在工作室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里学习,定能让我们的研究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