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说课
作者:李玲 日期:
2023-05-29 点击:
次
说教材:
认识分数在小学阶段共安排了三阶段的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第二阶段三年级下册认识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第三阶段五年级下册在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系统学习对分数的认识。
本册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妈妈分桃的情境,借助将4个桃放在一个盘子里,将分4个桃转化成分一盘桃,从而将多个物体转化成分一个整体,实现新知与旧知 之间的串联。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也是为学生在五年级深层次的认识分数奠定基础。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而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自然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根据分数准确地将一些物体平均分,表示其中的一份。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新知与旧知的串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运用分数来描述某些事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与同学广泛交流,激发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难点:
(1)把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正确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分数意义。
(2)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分数意义。
说教法、说学法:
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我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本着教学活动从学生学情出发的原则,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本册认识分数与上学期的认识分数存在的大同小异之处,激发认知冲突,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设置了如下4个教学环节
一、以境激情,导入新知
二、主动探索,内化新知
三、当堂反馈,巩固新知
四、总结交流,提升认知
其中,在第二环节中我共分为4个层次,1.回顾旧知2.感受新知3.质疑问难4.深化认识
1.回顾旧知。首先复习三年级上册的将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桃的四分之一。回顾分数各部分的含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为进一步认识分数夯实基础。
2.感受新知将1个换成4,课前让学生对比第五册和本册认识分数教材,在比较中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往往会发现现今天的学习内容与以前的大同小异。 抓住“小异”以前分的是一个,现在分的是4个,分的数量上发生了变化;“大同”都是用分数表示平均分中的一份,如果都是平均分给四个小猴,无 论是1个还是4个,每只猴分到的都是四分之一。
3. 质疑问难
在此基础上,引发认知冲突,分的数量不同,为何每只小猴分到了都是四分之一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发现分4个时是将4个放到一个盘子里看做-一个整体或一个桃子,此时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而非一个桃的四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将4个换成8个,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依旧可以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比较三个四分之一,初步感知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时,与总数量没有关系,与平均分的分数和所取的份数有关。进一步变化桃的数量深化对本课分数的认识:在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时,与总数量没有关系,与平均分的分数和所取的份数有关。
4. 借扑克牌的变化深化认知
进一步明确在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时,与总数量没有关系,与平均分的分数和所取的份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