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比例的基本性质

作者:沈鹏  日期: 2023-04-21  点击: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下3839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呢? (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 学生练习判断。 3:518:30

3、判断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通过化简比和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以外,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大三角形是按什么样的比缩小的? 缩小前底是?缩小后是?缩小前高是?缩小后高是?

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吗?试一试,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比例,教师板书。

说明:按比例缩小得到的图形,对应线段长度的比相等,所以对应线段长度的比都能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项 引导:每个比例中都有4个数,你想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8页中间的内容。

学生自学后介绍各部分名称。

说明:(6:3=4:2)这个比中6是前项,3是后项,在这个比中,4是前项,2是后项,因为他们比值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在这个比例中,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比例的内项。 教师相机板书

你知道其余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 选择两个比例指名说说内项和外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仔细观察、比较上面的几个比例,看看内项和外项各是哪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4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交流:你对比例内项、外项的数有什么发现?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发现:62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内项;34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内项;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较大数与较小数的积与其他两个数的积相等。

说明:在这些比例里,把两个内项和外项同时交换,还能组成比例,从这里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猜想

追问:其他的比例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吗?

2)请大家再写出一些比例看一看。 学生举例验证,教师板书。 通过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成立。

3)如果用字母来表示比例的4个项(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口答板书:A*D=B*C

追问:反过来看,如果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相乘的两个数分别在比例里的哪个位置?

小结:通过刚才的举例验证,我们发现比例中存在这样的规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反过来,如果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那么相乘的两个数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外项或内项,组成比例。

 

3、分数形式

如果把比例3:6=2:4写成分数的形式。 那么他的内项和外项是谁? 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4、教学“试一试” 过渡:我们已经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现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试一试,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这个题目我们要怎么解决? 引导:可以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分别算出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进行板书。 为什么第二组不能组成比例?

提问:以前我们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小结: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练习巩固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1、练一练1

学生先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等式,再写成比例。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这里每两个数相乘的积表示的是什么?

说明:这里路程是一定的,每组对应的速度和时间相乘的积是相等的,所以能写成比例。写比例时,每组相乘的两个数要同时做比例的外项或内项。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指出:要使填数后比例成立,只要符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个规律。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