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怎样滚得远

作者:习霞  日期: 2023-02-14  点击:

 

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l.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计算和交流等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会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块薄板,若干个圆柱形物体,卷尺,一副三角尺,一个量角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实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揭课题

观看斜坡滚物动画,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

   交流明确:利用斜坡让圆柱形物体滚到地面,不用人搬,这样省力。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滚动物体,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提问揭题:你知道物体怎样才能滚得远一些吗?

设计说明:“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熟悉的斜坡滚物的动画,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提出本节课研究的核心问题“怎样滚得远”。

二、探条件,定问题。

活动探究一:物体在地面上的滚动距离受哪些条件影响?

小组讨论,明确探究问题: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斜坡的长度、斜坡的光滑程度、物体的质量……都能影响物体在地面上的滚动距离。 

提问:影响物体在地面上的滚动距离的条件比较多,怎样知道其中一个条件对滚动距离的影响呢?

交流明确:要明确知道其中一个条件对结果有怎样的影响,其他的条件都不能变。

设计说明:学生已具备一些斜坡滚物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影响物体在地面上的滚动距离的条件,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使思维更具多样性。探究如何研究某个条件对结果的影响,能使学生进一步聚焦问题,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三、提猜想,定方案。

1.提出活动猜想。

  提问: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多少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预设学生可能的猜想有:

猜想1: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越大,物体滚得越远。

猜想2: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越小,物体滚得越远。

猜想3:斜坡与地面所成的角是45°时,物体滚得越远。

……

2.制定活动方案。

探究活动二:制定活动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逐步优化活动方案。

确定活动方案如下:  

1)活动分工:

搭建员2人,负责搭建斜坡,维持斜坡稳定。

 操作员3人,负责把物体放在斜坡起点,轻轻放手,维持物体直线自由滚动。

   测量员2人,负责物体停止滚动过后,测量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记录员1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填写表格。

2)活动步骤:  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3)处理数据: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并计算平均数,这样可以避免数据的偶然性使得到的结果更可靠

   4)获得结论:

斜坡与地面成     °角时,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最远。

设计说明: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引起认知冲突,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自然产生制定活动方案的需要。活动方案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活动的成效。学生对活动的分工、步骤、处理数据的方法等过程进行研讨,在集思广益中逐渐优化方案。

   

 实验,得结论

   活动场地篮球场,其他开阔平坦的场地也可以。

1.分组实验。

学生8人一组,明确分工、有序实验

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

3.得出结论。

设计说明:学生按照制定的活动方案展开活动,分工明确、有序进行,

收集并处理数据,从而验证猜想,获得结论。活动过程中如果遇到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可以寻求老师或其他组的帮助。这一过程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去,体验个体学习在集体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思过程,理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明确:观察生活现象,分析数学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数学活动,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是常用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活动,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是常用的探究方法,在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中都可以广泛应用。】

 

六、新问题,新研究。

提问: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课后探究:自选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在下次课上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有了本节课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研究其他条件对物体滚动距离的影响。采用小组合作课后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公众号推送】

 

和竞科研】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项目研究

                  

 基于项目研究  提升学科素养

                  ——四年级《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