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3-04-18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千课万人”树标杆 研学不止寻发展
为近距离接触新课标下的前瞻课堂,多方位浸润教育领军人的全新理念,2023年5月12日~14日汤建英导师携其名师工作室成员走进“千课万人”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讨观摩活动。
第一天——
张国良老师示范课:《搭配中的数学问题》
张老师从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探究搭配方式,通过辨析和交流,引导学生从文字表达、画图表达逐步优化到算式表达,实现了有序列举、符号表达、算理理解的统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获得了有效发展。
孔教授主张睁开眼睛看教学,提倡用“教学线索+评价线索”的方式培养核心素养。他认为,老师们要在解决问题和创设问题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目标、问题驱动以及课堂作业设计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多维度的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最终呈现有深度、有温度、有梯度的教学课堂。
顾志能老师示范课:《图形的运动(练习)》
顾老师的课堂波澜跌宕,一张笑脸图撬动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将轴对称纳入图形运动范畴,突破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图形的运动。三场思维风暴逐步升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行舟至此,豁然开朗。
张国良老师讲座:“教学评一致性”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张老师认为,数概念和数运算的一致性,也是走向学与教的一致性,是固然走向实然、必然的过程。他认为老师们要不断反思4个现实问题,“教学目标清晰吗?”“教学路径一致吗?”“教学设计合理吗?”“教学评价多元吗?”
顾志能老师讲座:精编学材,巧设学法——助力创新意识培养
顾老师认为,创新之源是学生,学生是老师心中的第一位;创新之法是现实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创新;创新之问是学生会提问,四基四能下的学生才会提问;创新之钥是数学原理,数学原理能开启思维之门。
朱德江老师示范课:《解决问题》(六年级)
朱老师以真实情境中的四个问题开启学生的“三会”学习之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他不仅从学科角度教学了数学知识,还从育人角度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
刘松老师示范课:《连乘问题(练习课)》(三年级)
刘老师基于学情分析,在充分了解儿童思维特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几何直观的方法理解连乘问题的三种方法,体验多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自己争辩,自己顿悟,自己评价。
朱德江老师讲座:大概念统摄下的数学“学教评”方式变革
朱老师主张用大概念统筹教学评的一致性,用大概念思考教学情境能打通知识的界限:一是实现事实性知识到原理性知识的迁移,二是体现了大概念与生活联系的务实思维,三是抓住关键因素在心情诊断下进行有差别教学,四是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可视、可评价和可培养。
刘松老师讲座: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实践
刘老师认为,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要延伸到课堂中来,以便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更好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教师评价,还要学生评价,还要多元多角度评价,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地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第二天——
徐长青老师示范课:《长、正方体的认识》
徐老师用一张纸的数学信息作为核心思考点,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慢慢把数学的思维,学习的策略渗透其中,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思考与兴趣,勇于暴露自己的想法,形成思维的碰撞,进而在探索中假设,归纳中不断形成自己的认知,达到一种思维的共振。
俞正强老师示范课:《面积的认识》
俞老师先引导学生实现面的对象化,学生通过举例发现这是一个面的世界,然后是面的清晰化,发现面在体上,再通过辨析面的属性,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识面积。他不仅抓住了知识的根本,还抓住了学习的根本,让学生的思考继续延续。
徐长青老师讲座: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简约教学结构性优化
徐老师指出,我们要突出核心素养,彰显数学的人文关怀。他通过4个反复和几种关系引领老师去思考问题,比如好的老师应该如何去做?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怎样让学生的真学习发生?
俞正强老师讲座:学教合一,解决知识混淆痛点
俞老师认为,认识模糊才是发生混淆的根本。认识到位,行为正确,学生就会得到一个充满智慧和快乐的分数。俞老师还从怎样认识的角度解读了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怎样得到?”“有什么用?”
王丽兵老师示范课:《玩转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与平均数》
王老师借助跳绳情境,提出核心驱动问题:平均数代表整体水平吗?他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通过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加深学生对这两个统计量的认识,在变与不变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统计量蕴含的实际价值。
王丽兵老师讲座:“教、学、评一致性”指导下的儿童数据意识培养
王老师从数据意识的理解、现状分析、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单一的统计任务到综合的统计任务,深入地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学习不同统计量来培养数据意识的一致性。
朱国荣老师示范课:《分数乘分数》
朱老师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学生通过探究感悟到,当单位1太大时需要找到更小的单位,单位1太小时,需要找到更大的单位。这样,将整数、分数乘法建立关联,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算的一致性。
罗鸣亮老师示范课:《分数的意义》
罗老师抛出新问题,让学生暴露在学习困境中,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倾听他们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在画一画、说一说、问一问、答一答等交往互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华应龙老师示范课:《中国人的十二生肖》
华老师将十二生肖中体现的中庸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到生肖两两相对、相反相成。学生借助十二生肖图,在不断的试错、化错中,发现生肖和年龄互推的方法。华老师的课让学生如沐春风,切身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数学课堂。
|
华老师围绕化错教育与教学评一致开展讨论,他认为教学评三者互为联系。他提出教学做合一,评是学的引导,是教的硬功夫,借助化错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让学生能够乐观、快乐学习。
|
黄爱华老师示范课:《三角形的高》
黄老师以研究图形的一般主线为引导,使学生感悟高是确定三角形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探究三角形ABC中点C的位置,引出三角形高,借助几何画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高的表示、含义和画法。
黄爱华老师讲座:以“认识三角形”为例谈学、教、评一致性
黄老师基于课堂教学,细致阐述了如何将图形与几何从课标到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架构。他认为,教学要从结构化出发,要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有体系的、有层次的知识结构。
|
斯苗儿主旨报告:现场改课——助力教师群体成长
现场改课,是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的新型教研范式。讲座围绕改课的方向、路径、机制与老师进行分享。她结合改课中的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促进老师们思考有效教研的样子,促进教师群体人人参与、持续发展!
强震球老师示范课:《体积单位》
强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创造体积单位,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和关系。他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模型带进课堂,帮助学生正确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通过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类比,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单位形成整体的、结构化的理解。
刘德武老师示范课:《知识与思维》
刘老师通过不同的练习题,横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引导学生提炼出背后的思想方法,如概括、举例说明、形感、设数、排除法、假设等等,让学生意识到既要学会知识,又要学会数学思维。
|
西湖总有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三天的观摩学习,虽劳累但充实,亲临现场活动,不仅领略到名家们的课堂风采,感受他们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充分理解和完美诠释。重要的是感受到众多教育人对教育的信仰,对数学课堂研究的痴迷,更重要的是刺激了我们的惰性,推动了我们的前行。万变不离其宗,学生立场是我们课改永不过时的标杆,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孩子们心中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