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童话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李玲  日期: 2023-03-27  点击:

摘要: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节的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瑰丽奇幻的世界。童话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屡见不鲜,将童话故事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其逻辑思维的养成。让学生在享受童话故事滋润的同时,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本文将以小童话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对教学方式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寻求突破,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童话故事;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难免会使其产生倦怠心理,丧失学习动机。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应有意识的将小童话故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构造富有趣味性且带有浪漫色彩的数学课堂,别具一格的感觉也会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本文将以实际案例对小童话故事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借此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一、 小童话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许多教师认为童话故事不过是低龄阶段儿童的入睡故事,忽视了其故事本身的教育意义。将小童话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独具风格的小故事相结合,彰显童话故事本身的魅力,能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在童话故事的影响下无形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其启蒙而引起趣”将童话故事与数学相结合,在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可促进其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的提升,充分凸显了数学科目的育人价值[1]

二、 小童话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 课前——童话导入,激趣生疑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有效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激发起学生的探知欲望,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课题为例:

帮助小兔顺利回家——《认识方向》课题

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呈现一只小兔子在森林的图片,娓娓导入童话故事:“贪玩的小兔子又偷偷地来到森林里玩耍,眼看天都要黑了,可是小兔子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谁能来帮帮她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思考“小兔子该怎么才能回到家中呢?”大家纷纷观察图片,并指出路线:“小兔子应该往右走,再往上走,然后向左走一会就到了!”教师结合大家的答案予以肯定,并导入本课方位“东、南、西、北”,重新引导学生规范用语:“小兔子应该向东出发,再往北边走,随后再向西走就能到家了。”在此基础上,教师持续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在图片中帮助小老虎利用所学知识明确丢失物品的方位,进一步了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具体概念。

通过上述案例,学生能够在其中充当帮助他人的帮助者,为小兔子找到回家的方向。在童话故事中,大家不但学习到了方位知识,同时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前导入阶段引入童话内容伴随着故事情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二) 课中——童话贯穿,身心参与

伴随着导入环节的持续深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将童话故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情感体验,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课题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为大家呈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在图形王国中有许多小伙伴,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他们生活得非常开心,而今天又来了一个新伙伴,我们猜猜他是谁呢?”教师随着问题的提出呈现圆形图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圆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卡纸制作圆形卡片,并自主动手叠一叠拼一拼,看看圆形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在实践环节后总结:圆心到圆任意一点距离相等、在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结合这一发现,教师再次引入故事:“原来新来的伙伴是圆形,可是其他伙伴看起来并不友好,长方形说:我跟正方形经常出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有什么功能呢?”在故事情境的指向下,教师邀请大家共同找一找圆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进行研讨交流,提出了圆形在生活中的诸多应用,如:车轮、风扇、碗等。基于同学们的这一发现,教师引出最后的故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其他图形发现了圆形的重要性,并与它结为伙伴,幸福地生活在图形王国当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随着故事情节的每一次推进,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三) 练习——童话设问,内化新知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科学地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并且实现教学的有效延伸。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进行设问,鼓励大家参与到故事情境当中,争当“小侦探”,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加快所学知识内化,并且帮助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2]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课题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讲解混合运算的法则,明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计算括号内的等式。在此基础上,学生掌握混合运算法则后,教师构建如下问题:

小狐狸第一次帮妈妈出去买东西,他在偌大的超市中迷失了方向,依据妈妈给出的购物清单,小狐狸分别购买了5对24元的抱枕、10双3元钱的拖鞋,为了犒赏自己小狐狸又买了一个6元的雪糕。他来到收款台前,可是收款机器突然出现了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帮他计算价格呢?假如小狐狸带了200元钱,那么他还会剩多少呢?

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纷纷列出等式,帮助小狐狸顺利完成付款,以此实现运算法则的有效巩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帮助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

(四) 总结——童话延伸,总结提高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因此,教师应在总结环节利用童话进行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鼓励大家自主编创童话故事,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并进行解答。增强学生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此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课题为例,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扇形统计图对数据统计的优势,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数据,出示:

在动物森林中,大象提议在运动会中为其他小动物提供苹果作为食物,而小猴子却不同意,其他小动物纷纷发表意见。总结如下:同意提供苹果的有24人、提供香蕉的有31人、提供西瓜的有8人、提供哈密瓜的有37人、提供橘子的有?人

结合问题,教师引导大家自主绘制扇形统计图,计算出人数,同时自主提出问题如:观察扇形统计图占比例最大、最小的分别是谁?根据统计图少数服从多数,最后运动会上提供了什么水果?在学生完成作答后,教师及时予以反馈,并进行评价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教学的延伸,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童话故事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童话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童话故事的引导下,学生沉浸于情境当中,寓教于乐,从童话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综合素养,为后续参与初中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顾燕.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4):42-43.

[2]刘耀春.小学高年级巧用故事学数学策略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