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数学寒假作业之反思与探究

作者:秦琦  日期: 2023-02-16  点击:

创意“通关卡”:小学数学寒假创意实践作业探究

2021年秋季,“双减”政策落地,它昭示着一个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重建教育机制体制的新时代呼啸而来,同时,也对学校内涵建设、专业发展、质量提升提出新的挑战。

一、回溯:深剖中年级寒假作业现状

1.作业种类单一,系统性不足

据调查,寒假作业不外乎这么三种:完成作业本、预习新课、阅读数学课外书,前两项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预习,后一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整个作业设计基本都是老师根据学期进度主观安排,不符合长远的计划,缺乏系统的规划,作业种类单一,对于时间相对较长的寒假不成体系,收效甚微。

2.作业过程乏味,吸引力不够

作业过程缺乏挑战性,寒假作业本绝大多数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就能完成,预习程度没有可鉴定的标准。学生缺少思考的乐趣,缺乏同伴头脑风暴的刺激,也享受不到过关斩将后成功的喜悦,自然也难以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

3.作业展示弱化,提升度不高

整个作业的布置、跟进与反馈都是“师——生——师”之间的单线联系,有的甚至没有反馈。缺失了展示交流的互动机会与平台,学生会觉寒假作业的完成只为应付老师,作业也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将创意“通关卡”这种全新的寒假作业模式引入小学中年级,从大单元的视域重新思考“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方式,发现新的角度,拓展新的视野。

二、突破:解锁中年级寒假作业之困境

什么是创意“通关卡”呢?老师们所提倡的创意“通关卡”是指针对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平时作业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从单元整合、学科融合、校内外联合的方式分层设计通关内容,引导学生以数为出发点,带动计算、抽象、假设、数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崭新的创意作业模式。接下来,谈谈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的具体设计。

三、创新:设计中段口头作业之蓝图

(一)绘制通关“地图卡”——让思维生发

通关“地图卡”作为寒假作业相当于学生的回顾地图,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作业路径。它是一次作业的导航单,也是思维开始与后期知识碰撞的触点。

以三年级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为例,这是个计算单元,渗透口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等多样性的竖式计算方法,也考验着学生的细心、耐心。本单元的作业可以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结合,复习回顾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渗透半学期内容,让学生思维开启思考。教师将学生寒假作业的设计目标定位如下: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借助所学知识巩固本学期的计算内容。

2.尝试根据算法口算、竖式计算,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课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并能把收获或算理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寒假自由组成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研究。(如三年级下册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5.根据研究所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6.反思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所得。有了目标的引领,就可以开始着手绘制“地图卡”上的各个“卡点”。

1.研文本,精准把握作业起点

一份作业的设计,需体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层次,因此,教师把数感、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本次寒假作业的起点,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有后续的深入。

图一:计算

图二:认数关

2.究学情,精心开发作业拓点

一份好的作业应该能体现跨学科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发挥差异作业的有效性。虽然才三年级,但在寒假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尽力开发与本次作业相关的各个拓展点,努力渗透跨学科整合的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引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到发展。

图三:图形

图四:探究

以上作业设计结合学习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作业的选择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导学生既从句走向交流、实践,带着兴趣展开学习,又走出数学学科的桎梏,实现跨学科整合。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挑选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究,通过动手实践将自己的研究所得进行展示。在与小组同伴的合作,与全体参与人员的展示交流中取长补短,可以在寒假中收获数学书外更为丰富的知识,课堂外更为出色的能力。此项寒假作业因需阅读、探究、实践、展示、交流,历时较久,假期安排两到三周左右。

3.观进度,精确提供作业支点

五:通关秘钥

作为作业设计者,教师亦是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陪伴者和引领者。随着作业任务向纵深推进,在寒假中教师必然会发现很多问题。当学生遭遇困难时,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精确提供作业支架,助推学生作业进程,

(二)建立通关“档案卡”——让思维可视

通关“档案卡”相当于寒假作业档案,完整地记录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可反复查阅,一路走来的经验累积、能力提升、思维进阶都可观可视,观看《数学,是什么?——央视数学大片《数学选中的人》,制作阅读档案卡例。

1.线性布点——构建学习链条,发现问题

有效的创意“通关卡”不是纯粹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乏味过程,而应是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互动频繁。例如阅读档案卡创意作业中,分布着 “数学是什么?”;“数学家的工作”;“数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等一个个微型的知识点、实践点、探究点。教师借助“阅读卡”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预定的微型点,一个个点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一条线。

图六、七:《数学选中的人》 

学生在这条学习链的构建过程中充分感知、主动体验,自觉成为知识的构建者,终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学习链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预设,尽管有“通关秘钥”的帮助,学生还是会遭遇诸多困难,预计最为主要的是以下几点:

1)怎么观看视频,并以此为起点了解更多知识?

2)怎样有条理地把视频内容说给爸爸妈妈听?

3)选择话题后怎么去寻找伙伴组成合作小组?

4)小组内怎么分工合作,有效展开主题探究?

5)怎样把小组合作的最终阅读卡成功展示出来?

图八、九、十、十一:数学阅读卡

2.范学退隐——呈现学习蓝本,共研问题

毕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以上问题光凭个人或小组是无法有效解决的。这时,可打通学科之间、校园内外的壁垒,将所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给每个小组配备一个顾问团(任课老师+一位家长),随时给予技术支持和信心鼓励。全方位动员,立体式合作,为学生的作业进程保驾护航。以小学生数学答题闯关创意活动为例学生们积极思考,日挑战记录下来,遇到问题及时再组内解决,积极寻求答案,童趣横生,拓展思维,不少同学获得15个灯笼

图十四、五、十六、十七:奇妙的轴对称图形

合适的示范是极好的学习导言。以上示范图形,以部分学生自身的探究、成果的展示作为学习示范,全过程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研究历程,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一来,及时反馈的寒假作业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项作业的局外人,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获得认同;二来也为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范学逐渐退隐,而学生在借鉴、模仿中逐渐实现方法的习得,策略的迁移。

3.辩式实践——构建学习模型,解决问题

每一份作业都构建了一条教学路径,不同的作业,给学生创设了“辩学”的舞台和空间,让他们将每一卡点的作业问题辩得更加清晰明朗。这个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性、探索性经验,锻炼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造性的学习是作业的更高目标。

(三)完善通关“检测卡”——让思维反刍

1.我型我秀——展示:我学会什么?

一次通关作业,于学生而言,就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在展示自己作业成果时,他们或欢呼,或雀跃;或颓丧,或气馁。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心情,而非注意到在此过程中自己真正收获到了什么。因而,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做个有心人,把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下来。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录的方式可多样化,比如:文字日记、照片留存、影像录摄、调查报告等等。这些“实证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一路走来的作业历程,帮助他们重新梳理一个个作业“关卡”中自己究竟学会了什么?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重新回忆、记录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这既是对“学习档案”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快乐,作业的乐趣,也为今后更高难度系数的作业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

图十八、九、二十二十一作业情况记录

2.我评我赞——评价:我学得怎样?

对于充满创造性、个性化的“通关”口头作业,需要开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才能根据需要弹性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结合创意“通关卡”中的潮娃评价,在最后作业总结阶段,教师又设计了个人评价单、小组评价单和整体评价单这三种评价单,旨在从个人、小组、班级这三个维度对一次“通关”创意作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找出闪光点,发现不足处,为今后的作业指明新的方向。

阶段评价(创意“通关卡”潮娃评价)+总结评价(三类评价单)的结合,寒假中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优秀作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卡点,不同的维度检测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学得怎么样,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这激励着学生不断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3.我思我想——反思:我何以学会?

如果说展示环节是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与总结,那么反思环节就是方法与技能的梳理与提炼。一份寒假创意作业的完成,经历了一个个知识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用到了一个个秘钥,通过反思,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1)之所以有所收获,是因为我积极参与了——个人潜能是无穷的;

2)之所以顺利完成,是因为我选对了方法——方法选择是关键的;

3)之所以如此快乐,是因为有同伴的帮助——团队合作是高效的。

学生通过反思,更深刻地明白了自己为何能顺利完成作业,也促使他们在今后的作业中自觉运用这些方法,最终达成授人以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