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汤建英生命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汤建英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依琳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王晨怡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沈鹏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史冰清

    二实小

    加入时间:2023-04-18

  • 徐茜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3-04-18

  • 李玲

    东氿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梁勤芳

    阳羡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秦琦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颖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沈燕飞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希文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习霞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丽美

    南漕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燕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优质提问为双减视域下的好课堂提质增效

作者:秦琦  日期: 2023-02-15  点击:

        

“优质提问”为“双减”视域下的好课堂提质增效

 

【摘要】当下,“双减”政策的实施,吹响了减负的冲锋号,奏响了教学提质增效的交响曲。面对课堂上师生高质量提问的缺失,教师需高度重视,从多方面进行深层引导、深入观察、深度思考,培养提问习惯、积累提问经验、锤炼提问技巧,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让优质提问为“双减”视域下的好课堂提质增效。

【关键词】 优质提问;好课堂;

 

一、数学课堂中师生提问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提问能力。

笔者通过实验比较法发现数学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的提问能力相当匮乏。从学生的年龄及提问态度上看,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约束感不强,积极提问者较多,约占45%。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积极提问的比例明显下降,积极提问的学生比例仅为20%,约有6%左右的学生从不提问,调查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提出问题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只管解答;还有些学生认为,只有老师先教才会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当下的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淡薄,数学问题的提出能力较弱。

(二)教师提问质量不高。

有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学生忙于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听同学的回答;有的教师提问比较随意,许多提问缺乏合理性或必要性,无形中浪费了时间,转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轨道;一些提问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反而引导学生在低思维水平上徘徊;有的提问不能有力地推动学生进行广泛的思考而获得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质量不容乐观。

二、直面教学实践,在问题中前行

一节课的核心问题可能只有一个,但任务的完成通常不是一步到位的。对核心问题要作适当的任务分解,通过设计关键性问题链,引领学生的学习不断前行。学生能提出好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营造强烈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质疑,产生“为什么这样?”“一定这样吗?”“还能怎样?”等深度思维的真问题。

1、关于优质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由于性格内向、害怕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以及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等客观因素,都会导致提问的学生比例不高。除此之外,影响小学生提问的因素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两方面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一些学生很少主动思考数学,根本不知道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更不知道哪些地方容易产生问题,直接导致了不会提问;另外,学生缺乏对已有知识的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不善于利用元认知对学习进行检查和评价,不能恰当地提出问题。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看,教师在教学时一般更注重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缺乏必要的提问策略,忽视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忽视了对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不良习惯。

2、关于设置优质问题的节点研究

1在知识的产生原因上

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数学教学一般根据知识结构的螺旋上升顺序,以旧知识引发新知识的学习.当学习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法则时,学生很容易忽视概念之间的异同、数学法则的来龙去脉,即对某个新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相联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学“小数加法”时,学生已学过整数加法,应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学生通过对比提出:小数加法计算时为什么不是末尾对齐相加,而是小数点对齐相加?显然,这一问题就是关于小数加法的算理,并且准确地刻画了小数加法这一新知如何在整数加法的基础上发展的轨迹。

2)在已有的探究结论中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学生对于课堂探究的结论不能理解或者机械地记忆,此类现象绝非个例。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究竟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者不能完整说出,可以引导学生在此提出思维中的疑惑之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经历探索过程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可以着重让学生思考公式是怎么来的.这样,学生就需要回顾并且整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突出其中转化思想的具体运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结论形成的过程,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通过对书本已有结论的探究引发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感知结论获得的过程,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3)在对问题的各种解答中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解法与其他同学分享,同时对已有做法展开质疑:为什么要这样解?其他同学的方法是否理解?如果对其他的方法存在理解障碍,不能很好地给予解释,就可以引导学生互相据此提问。

3关于优质问题的环境的研究

如何创设优质提问的环境,是进行优质提问的前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环境创设的关键。

转变观念。对老师们而言,这意味着交出而不是放弃;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知道老师不能代替自己学习。课堂中,往往公认的或自以为聪明的孩子很容易在提问和讨论中占据支配地位,而其他学生感到没有能力去判断或挑战他们。

创造氛围。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的一种氛围,那就是学生们在一起学习,能力较弱的也能够提问,甚至与其他同学持不同意见;能力较强的也能尊重对方的所提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做到这种行为模式并不容易,这种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师生不间断地努力。例如,在课末总结时,“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你能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这样的提问,似抛出的橄榄枝,诱人而又耐人寻味。

增加时间。老师的耐心等待,他人的专注倾听,都能促使学生的问题真实产生,值得探寻。

4、关于老师优质提问的策略研究

(1)倾听生活,借助优质提问开展预习。

《中庸》中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映射到数学学习中,这正可以显示数学预习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进行预习。现在的学生面对新兴的事物已经失去了好奇感和探究感,我们要用优质问题帮助他们找回这种童真,让孩子们能够用心去倾听、感悟生活中的奥秘,发出属于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声音。

(2)倾听课堂,设计优质提问解决重难点。

数学逻辑的严密性决定了数学思考必须经得起逻辑的辩驳和理论的推敲。正因如此,数学重难点不是通过简单的抄写或背诵就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导向是数学教学模式的指向标,优质问题更是引导着整个数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时刻以优质提问倾听学生的声音,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以优质问题为主线。教师在情境中,一反方面要利用优质提问产生的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发现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评价。另一方面要认识到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传授。所以以优质问题为主线的好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教师可以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掌握思想方法。

采用问题合作方式。一方面,在教师的适时启发和引导下,可以让学生提出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自己的疑问,最好的交流方式是让学生互相合作,在小组交流。当然,这里的合作不单单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的合作,倾听学生的声音,更好的反馈课堂。另一方面,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优质小组分组原则下,能激发不同的思维碰撞,更大的发挥小组合作和优质问题的优越性。

(3)倾听自身,通过优质提问反馈评价。

不少教师对学生首要关心的是他们通过教授所得到的学习的结果,其实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是更值得关注的。为了利于促进师生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营造出全员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也应该对优质提问进行科学的评价。同时,在处理学生回答的时候,应该要慎重,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回答,使不同的学生在优质问题中获得最优发展。在评价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探索。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并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样,往往能解决很多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素养。

5、关于学生优质提问的策略研究

1)创设引趣激疑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提问。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充分激起学生的思考,赋予思考过程以趣味性。

2)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思维状态,进而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一些引发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认知“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学生便会自然地发问。

3)创设出错情境,引导学生辨析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后,教师在课堂上还要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思维空间。可以呈现一些学生易错的题目,让学生去“犯错”,再进一步“找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提问。

4)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提问。学生不敢提问、害怕提问,多数因为教师一般仅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提问,导致学生能站起来提问的机会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形式中,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建“提问笔记”制度。学生在预习、自学或习题思考中产生的问题都可以写在“提问笔记”中。课堂上有机会就及时提问,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课后提问。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提问笔记”来复习检查,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薄弱点。教师也可针对学生提问笔记的认真程度评选每周“好问之星”。

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提问。教师可在课堂上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问平台,让每个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成员,推荐他为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发现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乐于提问,也能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

举办问题交流会。有些课的课前或课中,可以举办“问题交流会”,鼓励学生围绕所学的内容进行提问。要求问题不但要合理,而且要能问倒大家,看谁的提问最精彩。交流会的举办,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问质量的提高、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好课堂是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优质问题引领下,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这样的生命课堂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有目的的、精心设计的,而且所有学生都能高度参与进来,他们善于观察、敢于提问;在这样的生命课堂里,师生协同,表层问题和深度问题都能得以恰当平衡,让优质的提问成就无界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Jackie Acree Walsh[].优质提问教学法.盛群力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1

[2]马云鹏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07.   

[3]James P.Raffni,著[].这样教学生才肯学.梁平、宋其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4]魏雪峰.问题解决与认知模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