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作者:梁勤芳 日期:
2022-08-26 点击:
次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其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覆课堂,之所以叫做翻转课堂,就是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颠覆翻转,同时对于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规划,这是一种不同于之前所有数学教学模式的全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革新性,本文将结合小数数学的教学现状,提出小学数学应用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就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因素进行重新的科学合理规划,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也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
(一)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小学数学知识的传递者,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甚至有一些老师对于教学大包大揽,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课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之后,老师的角色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老师不在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更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变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督促者和解惑者,在应用了翻转课堂之后,彻底改变了老师是课堂主导者的局面,老师不阻碍时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保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顺利的进行。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在应用翻转课堂之后,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角色也会发生改变。在小学数学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具体的学习时间、具体的学习地点进行自主的选择,此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理解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自我把控,随时调整学习进度,保证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真正的掌握,打好基础知识根基,翻转课堂具有较强的活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三)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对教学时间进行重新分配,一部分之前应该在课堂之上进行讲解的教学内容被分配到了课下展开,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便可理解、掌握的知识,这就增加了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占用过多教学时间的弊端,提高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翻转课堂在对教学时间进行重新分配之后,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交互性,使教学时间得以延长,保证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具有先进性和革新性,为了保证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有详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老师还需要对翻转课堂所需要的视频教学内容等进行选择与设计,指导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相应思考。比如,某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相关知识时,就应用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该老师先确定教学目标,将具体的目标定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圆柱与圆锥,把握两者的主要特点,学会如何计算二者的表面积与体积,学会利用计算公式”。在确定好此目标后,该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并对自己搜集的物体的底面周长进行测量、记录。在课上,该老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了自己准备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计算公式有简单认识,再让他们将测量和记录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为后续具体学习打下基础。
(二)充分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最重要的环节。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会采取视频传授知识的方式,而学生接受的信息都蕴含在视频当中。老师会选择电子书包作为视频传递的载体,在学生接触新知识之前就会把具体的内容推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中,并且给学生充分的自习时间,要求学生对接收的知识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提前预习,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老师需要抓住机会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则需要就视频的主要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与老师教学沟通的桥梁,老师提供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且提前掌握教学视频中蕴含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这种课前预习形式很好地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同时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传递教学视频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把更多的自主时间交到学生手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例如老师可以用视频的形式向小学生传递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点,在视频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三角形包括: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并且展示测量不同三角形和计算不同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在视频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通过总结归纳三角形内角和最终是多少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提前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带着问题学习,在课堂上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同时加快对该知识接受与理解的速度。
(三)同学讨论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改变了老师是课堂主体的情况,真正实现了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同学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讨论,主要是对老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前预习内容,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先让学生们自主讨论,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分享,达到学会知识的效果,例如让学生预习例如“三角形应该如何分类?”或者“每一种可以分成几种三角形?”等类型的问题。老师可以从中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把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当然在翻转课堂上更强调的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除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外,还应该有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小学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局限性会产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翻转课堂上老师需要就其他同学回答不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在课堂上集中呈现,但是在此环节中需要以引导为主,借助自己的帮助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馈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需要做好详细的教学反馈工作,教学反馈可以帮助老师清楚的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在教学反馈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积极的参与进来,也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如,某小学数学老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他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中的表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学习的最终成果等进行评价。该老师在课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自学情况如何?”“发现了数学学习中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通过何种方法得以解决?”“对数学知识还有哪些看法?”等。这样问题形式的教学反馈方式,可以将反馈内容具体化,真正获得切实有效的反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反馈给老师,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保证了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五)家校合作
老师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还可以实行家校合作的模式,以此巩固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老师要和学生家长讲述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好处所在,引导学生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良好、温馨的家庭环境,并且参与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小学数学老师要通过明确目标,保证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学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教学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学生做出科学评价;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家庭的教学作用。通过综合的方式,促进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开展,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海永.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浅议[J].中国培训,2015,(8).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王建龙.翻转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西藏教育,2015,(5).
[4]代岳忠.例谈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研、改、思[J].学周刊,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