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

作者:史旦萍  日期: 2025-04-15  点击: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感受乡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感受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审美创造:揣摩优美的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  

关注画面感: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关注情感: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 10 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 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地主要内容。

3.体会乡下人家屋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乡下独特的风景。那么乡下的风景跟城市风景是不是大有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去领略乡村风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1)自读课文,要求:先读读课后生字,然后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2)教师引导:听范读,圈画本课生字新词。

2.学认字

课件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教师问:没有加拼音的谁会读?教师追问:那加上拼音呢?指名读,再齐读。(出示课件5

3. 词语解释

教师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呢?(出示课件6)

预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先在文中圈出“时令”,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想想“依着时令”的意思。依着时令:花朵根据季节特点,有顺序地开放。(出示课件7)

2)借助画面(妇女们在河边拿着棒子洗衣服的图片),了解“捣衣”的意思。(出示课件8)

3)同样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向晚”的意思。(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学习字词,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4)识字游戏:苹果熟了。(出示课件10)

三、整体感知,了解顺序

教师引导:这篇课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幸福生活,处处都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找出关键词句。

预设:通过关键词句(屋前、门前的场地上、屋后、屋前屋后、屋后淌有一条小河、门前、屋前)空间顺序

教师追问:课文仅仅是用了空间顺序来描写吗?季节上有没有变化呢?你能找到关键词句吗?

预设:(夏天的傍晚、秋天到了)季节顺序。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是通过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出示课件11)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问:课文写了乡下人家的不少景物,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出示课件12)

2.交流方法

(一)感受屋前景

方法一:(1)教师问:你所找的景物描写的是哪里的景呢?(屋前)描写了屋前的什么景物呢?(瓜架)(出示课件13)

(2)教师小结方法一:位置+主要景物

(3)教师引导:这幅画的名字我们可以叫做——屋前瓜架图

板书:屋前瓜架图

方法二:(1)教师问:这句话写了瓜藤在干什么?请你用圈圈一圈。

            2)教师小结方法二:抓景物特征(瓜藤攀架图)(出示课件14)

教师小结:方法运用(请你用上“位置+主要景物”和“抓景物特征”这两种方法为后文的几个画面取好听的名字吧!也可以用你自己总结的方法!)(出示课件15)

(二)感受门前景

1)教师引导:请你运用这节课上学到的方法,来给门前景取个名字吧。

2)预设:学生回答:我运用了第二种方法“抓景物特征”——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3)教师和学生共同取名字:花开三季图。板书:花开三季图(出示课件16)

(三)屋前屋后景

1)第二自然段

过渡:乡下风景美如画,这么美的画面,请你也用上相同的方法。和老师共同去看看屋前屋后景吧。

教师提出要求:用圈圈画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呢?

交流汇报:绿竹成荫图  雨后春笋图 (出示课件17)

板书:绿竹成荫图  雨后春笋图

(2)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导: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又描写了什么动物?请你找一找,圈画出来。

预设:母鸡,雄鸡,一群小鸡。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把这些鸡统一称为——“群鸡”

教师问:群鸡在干什么呢?你能找到来圈一圈吗?学生回答:觅食

教师引导:用上你所学到的方法,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吧!

预设:群鸡觅食图(出示课件18)

板书:群鸡觅食图

过渡:乡下人家美如画,那儿有成群的鸡,还有一群快乐的小鸭子呢!咱们一起取看一看吧。

(3)第四自然段

教师问:一群鸭子他们在水中干什么呢?请你圈画出来。预设:游戏水中。

教师引导:请用上你这节所学到的方法,也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吧。

预设:群鸭戏水图(出示课件19)板书:群鸭戏水图

过渡:乡下人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如痴如坠,夏天傍晚的乡下人家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4)第五自然段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乡下人家他们是怎么吃晚饭的呢?请你找到关键语句圈画出来。

这样的一副画面,我们可以把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摆桌吃饭图(出示课件20)

板书:摆桌吃饭图

过渡:寒来暑往。夏去秋来,秋天到了,乡下人家入夜后又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六自然段吧。

(5)第六自然段

教师问:乡下人家在入秋后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吗?你能圈画出来吗?

预设:月明、夜里、进入梦乡

教师追问:这幅画卷,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可以是什么呢?用上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试吧。预设:月夜入梦图 (出示课件21)   板书:月夜入梦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4.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出示课件22)

5.聚焦中心句,把握课文结构。

(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

结合学生交流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引导:课文是分总结构,结尾这一句是关键语句,总结了全文。(出示课件23)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说说写字要点。(出示课件24)

强调“饰”的右半边短撇要盖住横,“序”的第三笔撇、第五笔点,“谐”白字短撇不能丢。

重点指导“蹲、率”。

“蹲”,“⻊”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侧。“尊”第三横从“⻊”上侧起笔,略宽;第四笔在竖中线上,框内短横靠近横中线;“寸”长横在“⻊”下起笔,点画在竖中线右侧。(出示课件25)

“率”,“亠”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上。“幺”在竖中线左右;末两笔的横段与点都在横中线,“幺”两边的四点左右对应,向中间聚拢。“十”横要长,竖在竖中线。(出示课件26)

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