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笼、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50)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中的乡村风景让人沉醉,词中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2.解诗题,知作者。(出示课件51)
(1)强调“清平乐”中“乐(yuè)”的读音。
(2)“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
(3)拓展小知识。(出示课件52)很多词题都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了解作者。(出示课件53)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词作以豪放为主。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初读诗词,比较词与诗的不同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哦。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出示课件54)
教师播放范读,引导:谁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提出要求:①借助注释读;②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媪、锄、剥、亡”几个字的读音。
4.指导写字。(出示课件55)
重点强调“檐”的写法。“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上面一横最长。
5.比较词和诗歌的不同点。(出示课件56)
教师引导: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前两首古诗想一想: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1)词的特点:有长有短、上下两段、换韵脚。
(2)教师引导:在一首词中怎么样区分词的上阕和下阙?(上下阕之间留一点空。)
(设计意图:这个课时,所学题材和前面两首不一样。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词和诗的区别,有助于学生在升入不同的学段后对这两者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三、品读诗词
(一)品上阕
1.品读上阕“乡村美景图”
(1)教师引导: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①教师引导: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出示课件57)板书: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教师提问: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预设:茅檐、草)
②教师: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③教师引导: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
④提问:会读了,能理解意思吗?
预设: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板书:景美
2.品上阕“翁媪对话图”(出示课件58)
(1)重点解析“醉、吴音、相媚好、翁媪”。
(2)词意: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板书:醉里吴音相媚好
(3)想象表达。
教师引导:“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出示课件59)你能说一说吗?
预设:说的是“翁媪(老翁和老妇)”醉。
他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预设生1:因喝酒而醉;
预设生2:因美好的景色而醉;
预设生3:因家庭的和谐而醉;
……
教师引导: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设计意图:对于中段学生字词这块的教学,设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品词析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品下阙
1.读一读词的下阙,说说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出示课件60)
预设:大儿、中儿、小儿。
(1) 品人物
提问:他们在干些什么呢?(出示课件61)
预设:大儿锄豆、中儿织鸡笼。
教师引导: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儿在干什么吗?(预设:大儿在在田里除草。)此刻,你能给这幅画面取个小标题吗?(预设:大儿锄豆图。)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大儿吗?(预设:勤劳能干。)板书:大儿锄豆溪东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插图,根据刚刚所学,我们可以把这幅图叫做?(预设:中儿编织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怎样的中儿?(预设:心灵手巧。)板书:中儿正织鸡笼
过渡:谁能告诉老师,小儿子在做什么呢?请你找到词中描写小儿的这句词,大声地根据朗读节奏读一读吧。(出示课件62)
教师提问:小儿为什么要剥莲蓬?预设:因为夏季莲蓬成熟。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亡赖”,注意这个词的意思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在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教师引导:看着这样在溪头剥莲蓬的小儿,我们可以把这幅图叫做?(预设:小儿卧剥图。)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一位怎样的小儿呢?(预设:无拘无束,天真可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预设:小儿卧剥莲蓬)板书:小儿卧剥莲蓬
(2) 了解莲蓬成熟过程。(出示课件63)
2.解词义,悟写法。(出示课件64)
(1)教师提问:学到这里你能说一说整这首词下阙的意思吗?
预设: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2)教师点拨:下阙短短的24个字,却将三个孩子的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像这种用简单朴素的文字来描写形象的手法,我们就把它叫做“白描”。
(3)教师引导:三个孩子的描写,其中小儿的描写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是怎样剥莲蓬的呢?你能找到最能体现小儿形象的词吗?
预设:卧。
追问:你能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位个怎样的孩子吗?
预设:调皮。
教师引导:那,这位个调皮的孩子他可能会怎样卧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65)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用上“一会儿”把这个画面说一说吧。
生自由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
3.读完下阙,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出示课件66)
请同学们先一起来看动画,然后填一填。
( )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 );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 )的双手编织( );( )的小儿子,正( )在溪边,( )地哼着歌儿剥( )。
四、总结全词,拓展升华
1.教师引导:联系整首词,说说幸福的老两口心中有几重“喜”吧!(出示课件67)
预设:①居住环境优美;②夫妻恩爱和谐;③儿子懂事可爱。板书:幸福和谐 安居乐业
2.教师提出要求:怀着对美景和人物的喜爱齐读这首词。(出示课件68)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上下阕间有停顿;下阙读出轻快之感。
3.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词。(出示课件69)
①巧背诵。听一听,唱一唱。
教师指导学生诗词唱读。
②根据提示背一背。(出示课件70)
提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主题概括。(出示课件71)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展现了悠闲 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5. 拓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出示课件73)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