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疏”2个字,会写“宿、徐、疏”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5)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诗题。
3.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理解诗题(出示课件26)
1.教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2.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3.教师: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解诗题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三、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出示课件27)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著有《诚斋集》等。
(出示课件28)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
四、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出示课件29)
(1)学生听视频范读,并小声跟读。
(2)学生根据课件中划分的朗读节奏小组练读。
2.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先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30)
指导书写“疏”。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不要忘记短横,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4.了解古诗描写的季节。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出示课件31)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落”(篱笆)“一径”“树头”“黄蝶”“菜花”(油菜花)。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从树头新绿、油菜花看出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2)再读诗句,读通顺。
五、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古诗。
(1)教师提问: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出示课件32)
重点解析“篱落、一径深、新绿、未成阴”。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联系学过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
(2)教师引导: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出示课件33)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出示课件34):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板书:静景:篱笆 小路 树
(1)指导朗读(出示课件35):这两句描写的景色幽静又美丽(板书:美丽),带着对这幅美景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①注意读的时候“篱落疏疏”语调要轻快,语气不要太重。“一径深”语调舒缓,语音绵长。
②带上古诗的朗读节奏再大声地读一读吧。
2.学习三、四句古诗(出示课件36)
(1)重点解析“急走”:奔跑。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2)整句诗的意思是: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3.想象画面。
教师引导: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课件37)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动景:儿童扑蝶
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动画片吧。你能告诉老师,这一幅幅动景的描写,让人觉得怎么样吗?你能根据关键词想象画面吗?(出示课件38)
预设:真有趣啊。(板书:有趣)
过渡:谁能告诉老师,孩子为什么找不到黄蝴蝶了?(出示课件39)
(因为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
教师引导: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出示课件40)(可联系语文书第3页课后习题第二题)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六、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教师引导: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想一想,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41)
预设:《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吧。(出示课件42)
(1)教师引导:“无处寻”语调舒缓,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2)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全班齐读古诗。
3.教师过渡:能带着感情读了,能尝试背诵吗?(出示课件43)
( )疏疏一径深,
树头( )( )。
儿童( )追( ),
飞入( )无处寻。
4.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4)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七、拓展延伸,小结学法
1.教师提问:调动我们的积累,你能说说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出示课件46)
预设:
①借助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意思。
②抓住事物想象画面。
③通过画面体会感情。
2.拓展杨万里《舟过安仁》。(出示课件47)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8)
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交代注意事项。(出示课件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