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自相矛盾

作者:张轲  日期: 2025-04-15  点击:

id:2147501101;FounderCES

id:2147501117;FounderCES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语言运用: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

思维能力: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

审美创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id:2147501133;FounderCES课前解析

关注原著:《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共二十卷,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注理解文意的方法: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除了借助已经掌握的常用字字义和注释以外,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必要的方法。

关注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度理解寓意: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深度理解寓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d:2147501149;FounderCES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掌握好停顿和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重点)

4.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难点)

id:2147501165;FounderCES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id:2147501181;FounderCES课时安排

2课时

id:2147501188;FounderCES

id:2147501204;FounderCES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掌握好停顿和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

id:2147501220;FounderCES

一、激趣导入

1.游戏激趣:看图猜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出示课件3)

预设:《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教师指导书写“矛、盾”。(出示课件4)

 

id:2147501235;FounderCES

  设计意图:交流寓言,导入课文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3.理解题目。(出示课件5)

“矛”是古代人作战中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你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4.了解作者。(出示课件6)

5.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id:2147501242;FounderCES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出示课件7)

2.指名让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注意读准“鬻、吾、弗、夫”。(出示课件8)

3.学习多音字“夫”。(出示课件9)

4.根据朗读节奏读好课文。(出示课件10)

楚人//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让学生读。

 

id:2147501257;FounderCES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借助学法,梳理文意

1.回顾:我们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你还记得吗?(出示课件11)

预设: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

2.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吗?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疏通文意。时间3分钟。

(2)4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意。时间5分钟。

3.学习成果展示。

(1)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出示课件12)

吾盾之(坚固) 吾矛之(锋利)

其人弗能(应答)

小结: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出示课件13~15)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预设:,称赞。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

预设:,不。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预设:,存在。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熟读了课文,而且知道了文言文的意思,除了借助注释,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猜测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16)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17)

id:2147501280;FounderCES

id:2147501296;FounderCES

1.厘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2. 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id:2147501312;FounderCES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8)

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你能背诵出来吗?(出示课件19)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id:2147501327;FounderCES  设计意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这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课文一共5句话,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出示课件20)

预设: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讲述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最后一句,对事情发表言论。

2.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课件21)

(1)对照注释,揣摩句意,逐句翻译。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id:2147501342;FounderCES

  设计意图:逐句理解,能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4)指名让同学连起来讲故事。

故事范例: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深入感悟。(出示课件22~27)

1.你能找一找楚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句子吗。读一读吧!

预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板书: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于物无不陷)

2.你能想象那个人当时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吗?

预设:得意扬扬,自吹自擂。

3.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小组交流。

4.小结:原来,那个人是想让大家知道他的盾坚不可摧,他的矛锋利无比。

5.听到那个人夸张的语言,看到他自吹自擂的样子,如果你是围观者,你会怎么想?

预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板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6.面对围观者的质疑,此刻那个人会有怎样的表现?

7.你想到了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出示课件28)

预设: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目瞪口呆。

()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次说一说这个故事,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熟读成诵。(出示课件29)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里的原句回答。(出示课件30)

预设: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2.课文小结,体会道理。(出示课件31)

(1)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

(2)生活中有类似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尝试背诵课文。(出示课件32)

四、概括主题,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1.概括主题。(出示课件33)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4)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536)

id:2147501374;FounderCES

id:2147501381;FounderCES

id:2147501397;FounderCES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