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审美创造:体会方志敏烈士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课前解析
这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以直抒胸臆与讲述事件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方志敏内心坚定的革命信念,写出了“清贫”的内涵。第一部分从“我”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却从没有奢侈过谈起,直接表达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并提出全文的主旨,即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第二部分写了“我”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过程,通过随身所带的物品,说明共产党员确实清贫;第三部分写家中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我”唯一的财产,这是从家中财产的角度写共产党人的清贫;第四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重难点)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重点)
5.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2课《清贫》,它将带领我们再认识一位革命者——方志敏。(板书:清贫)
2.理解课文题目。
“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苦贫寒的意思。(出示课件3)
3.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郭沫若写给方志敏的一首诗。那么方志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清贫》,了解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清廉自洁的崇高品质。(出示课件4)
4.了解方志敏。(出示课件5)
设计意图:由郭沫若写给方志敏的一首诗引发交流,交流有关的信息,初步了解方志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6)
(2)出示词语,指名让学生读。(出示课件7)
筹集 矜持 被俘 金镯 威吓 裤裆 企望 彼此 褂子 船坞
(3)学习多音字“吓”。(出示课件8)
(4)学习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出示课件9)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10)
预设:课文主要叙述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1~13)
预设: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表明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方志敏被搜身、逼问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方志敏唯一的财产是什么。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方志敏精神品质的语句,在文中作批注。(出示课件14~23)
教师提示:不要只是空泛地说精神品质,应聚焦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体会。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①研读关键词:长期、一向、一点一滴。
预设1:说明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是经常性的,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预设2:表明他把所有的钱都用作了革命事业,没有浪费一分一毫。
②研读关键词:国方的伟人们、共产党员。
预设:通过对比说明不仅是方志敏一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具备的美德。
(板书:经手款项之巨,生活依旧朴素)
(2)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①研读关键字词:摸、捏、激怒。
预设1:动作描写表现了国方兵士的贪婪。
预设2:“激怒”一词刻画出了国方兵士没有达到目的时的丑恶嘴脸。
②研读关键词:拿着、拉出、拉开、做出、凶恶、盯着、威吓、吼道。
预设: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国方兵士的自私贪财、穷凶极恶。
(板书:国方兵士搜身,结果一无所获)
(3)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微笑着,淡淡地说。
研读关键词:微笑着、淡淡地。
预设:表现了方志敏的不卑不亢,正气凛然。
(4)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研读关键词:弓着背、过细地捏。
预设:形象地刻画了国方兵士贪婪无比的嘴脸。
(5)你们要相信我的话……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预设:方志敏的清贫与国民党当官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了他高洁的品质。
(6)对比分析。
从方志敏和国方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国方兵士:自私贪财、穷凶极恶。
方志敏:廉洁奉公、一身正气。
(7)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就同声命令:“走吧!”
研读关键字词:又、低头注目、塞进、转过来抢夺、怀疑而又惊异。
预设1:“又”“低头注目”形象地刻画出国方兵士贪婪无比的嘴脸,衬托出方志敏同志的不卑不亢、正气凛然,以及他的清廉。
预设2:“塞进”“转过来抢夺”“怀疑而又惊异”表现出了国方兵士的自私贪财、穷凶极恶,侧面衬托了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
(板书:兵士威逼恐吓,抢走表和水笔)
2.总结: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4)
预设:清贫朴素、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板书:清贫朴素 舍己为公)
四、阅读全文,了解写法
1.自由朗读下列句子,体会方志敏的清贫。(出示课件25、26)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板书:汗褂裤与线袜,是唯一的财产)
2. 第9自然段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7)
预设:进一步交代了自己的财产,使得“清贫”更加真实可信,使文章表述的观点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深化了主题。
3.无论国方兵士怎么搜,怎么说,怎么做,结果都一样——一个铜板也没找到。请你结合课文题目,说说对“清贫”的理解吧!(出示课件28、29)
预设:“清贫”指洁白朴素的生活,体现了方志敏为了革命事业克己奉公的气节。
4.懂得了方志敏的清贫,也就懂得了清贫的可贵。请你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过着“清贫”生活的人吧!(出示课件30、31)
预设: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为了祖国进步与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俭朴的科学家、过着俭朴生活的长辈……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结合全文,说说今天我们要不要保持“清贫”。(出示课件32)
预设: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艰苦朴素、一心为国的精神不能丢。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而且对于当下仍然有重要意义。
2.梳理结构。(出示课件33)
3.概括主题。(出示课件34)
4.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5)
5.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6)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能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思路,理解方志敏写作的目的,这使学生较好地体会了方志敏矜持不苟、克己为公的品质,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的思想教育。同时,为了落实此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也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