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作者:张轲  日期: 2025-04-15  点击:

id:2147498389;FounderCES

id:2147498405;FounderCES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感受人物的特点,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写作。

审美创造: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id:2147498421;FounderCES课前解析

课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课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袖的真挚感情和复杂内心。第一部分中,毛主席看到爱子牺牲的电报后,整整一天没说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还情不自禁地念着儿子的名字。这些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第二部分中当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时,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里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当时的毛主席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的内心是希望爱子的遗骨可以归葬的。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上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既呼应了课文题目,也象征着毛主席博大的胸怀,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插图有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id:2147498437;FounderCES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彭、拟”等15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重难点)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重点)

id:2147498453;FounderCES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id:2147498469;FounderCES课时安排

2课时

id:2147498476;FounderCES

id:2147498492;FounderCES

1.自主学习字词,认识 “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彭、拟”等15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厘清文章结构。

3.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id:2147498508;FounderCES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还记得第9课《古诗三首》中诗人们所抒发的那颗心系家国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些边关将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丧子之痛的,他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最终作出了将爱子葬于异国他乡的决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步了解课文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学认字。熟读词语,了解词义。(出示课件4)

彭德怀 拟定 参谋 奔赴 特殊 踌躇 黯然 马革裹尸

(2)识字方法。(出示课件56)

组词辨析法识记:彭—鼓 拟—似 赴—赶 黯—暗

(3)学写字。(出示课件7)

重点指导:彭、眷、尊、革。

 

id:2147498531;FounderCES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了解背景资料(出示课件89)

抗美援朝资料:1950625,朝鲜战争爆发。27,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国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四、再读感知,厘清结构

1.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忠骨”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出示课件10)

预设:“忠骨”指忠臣的遗骨。在课文中指毛岸英。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1)

预设:课文由两部分组成。

3.同桌交流: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213)

第一部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关于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毛主席看到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的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id:2147498546;FounderCES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研读第一部分。

(1)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出示课件1415)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预设1:这是对毛主席动作的描写,写他一直在抽烟。

预设2: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板书:接到电报 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预设1:简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三种描写方法,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预设2:从“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可以看出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以及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第4自然段,体会毛主席内心的悲痛。(出示课件16~18)

毛主席此时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预设1:不敢相信儿子就这样离他而去。

预设2:回忆与儿子在一起的点滴。

预设3:深深地自责。

……

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出示课件19)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0)

id:2147498561;FounderCES

id:2147498577;FounderCES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id:2147498593;FounderCES

一、复习导入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出示课件21)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课文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艰难抉择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

(板书:艰难抉择 忍痛批示)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2~28)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教师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心情?

预设1:“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

预设2:“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是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

预设3:表现出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2)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教师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毛主席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

预设1:心理描写。

预设2:毛主席很希望能够再见儿子一面,这是他作为一位父亲最真实的情感。

(3)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教师提问:毛主席为什么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预设:毛主席没有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认为自己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父母一样,岸英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一样。

教师追问: 四句话中有两个问句,毛主席心中有答案吗? 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预设:有。这几句话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能看出毛主席在想到中国人民的同时,还想到了朝鲜人民,想到了中朝两国关系,反映了毛主席心怀国家。

(板书:司令部请示回国安葬 朝鲜方面请求安葬在朝鲜)

(4)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教师引导:毛主席作了决定,可是这样的抉择又岂是轻易就能作出的呢?读一读,自行理解体会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的第34自然段,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出示课件29)

4.“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30)

预设:感受到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5.课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作为结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和同桌说一说。(出示课件31)

预设: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板书:何须马革裹尸还)

6. 课前,同学们查找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儿女的故事。结合自己找到的故事,再说一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出示课件32)

师生交流: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和毛岸英一样为国捐躯,他们即使安葬在异乡,精神也永远与人民同在。(出示课件3334)

7.出示资料共享。(出示课件35~37)

岸英的妻子刘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儿,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的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三、梳理结构,概括主题

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38)

2.概括主题。(出示课件39)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1)

id:2147498633;FounderCES

id:2147498640;FounderCES

id:2147498656;FounderCES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容易读懂,但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困难了。为此,我提供了抓手,提示了方法,如找出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句子。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走近伟人毛主席,并从伟人身上获得精神力量,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