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1 课《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内外联系
(一)单元间的逻辑序列
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在语文要素的编排上遵循逻辑化和序列化的 原则。四上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 ”;五上第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下第 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六 上第二单元“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语文要素编排层 层深人、逻辑清晰,从课文内容理解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到感知人
物形象,再到学习表现人物的具体方法。
本单元语文要素既是对前面叙事性文章语文知识的深化,也是为
六年级点面结合语文要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单元内梯度的特点及核心概念
本单元以“责任 ”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篇革命文化题
材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多形式的文本体 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先辈们崇高的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体 现了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军神》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意志 的英雄气概;《清贫》展现出方志敏舍己为公的崇高美德。这些都是
革命先辈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在能级序列上,单元语文要素不仅要求学生能通过课文中语言、 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人物的品质,更要能聚焦人物
的心理变化,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青山处处埋忠骨》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 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学习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军神》要 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和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巩 固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清贫》要求学生自主运用体会人物的方法,
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他的品质。
“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对“抓住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这一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
句段运用 ”则让学生从例句出发,在体会人物的内心后选择情景仿写。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学习任务群,重在通过文本 感受语言及形象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体验,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 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单元内容与本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学习内 容的第一条“ 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 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
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高度吻合。也具
体落实了学段要求“ ……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
通过对单元内容及学段要求自下而上的深入梳理与解析,可提炼 本单元的大概念:通过外在细节体会人物内心,有助于加深理解。为
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活动设计的展开和完善,提供隐性的逻辑支撑。
二、《军神》文本特点及编排意图
《军神》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毕必成。该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右 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表现了他钢铁般意志的
英雄气概。
本文以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六次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沃克 医生识破刘伯承身份时,对话中第一次出现刘伯承的神态描写;手术 前沃克医生要求刘伯承打麻醉剂时,刘伯承的语言第一次变得多了起 来;手术中刘伯承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他 的动作描写。教材的课后习题提示我们,抓住文中这几处关于刘伯承 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能帮助学生体会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
并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刘伯承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找准学情起点,确定学习策略
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内心的能力,但是对人物内心的理解片 面化、浅显化,难以关联多个角度,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
基于此,本课教学选择如下学习策略,突破教学重难点:
1.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多处细节描写,聚焦刘伯承内心三次
选择,体会人物内心。
2.借助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
3.联结生活经验,转换角色,站在文本中人物的立场来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 ”等 5 个生字,会写“庆、诊 ”等 15 个字,会
写“诊所、年龄 ”等 16 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
神 ”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堪称、一针见血 ”等词语,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
主要内容。
2.能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聚焦刘伯承三处内
心选择,借助批注和历史资料,体会人物内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刘伯承堪称“军神 ”的原因,感受革命先辈的责任担当。
【教学准备】
1.学生需要完成本单元第 9 课、第 10 课的学习,能抓住课文中
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
2.学生需要课前搜集刘伯承的资料,熟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
语,完成《军神》课前预学单。
3.学习单、课件、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任务一:预学反馈,把握课文内容
(一)回顾单元任务
(二)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根据预学单反馈信息,认读关键字词。
2.借助思维导图,说说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
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
3.借助思维导图,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遵循“基于实证的教学 ”理念,通过课前预学单发 现学生阅读文本存在的真实问题,根据学情,重点指导关键字词的认
读,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二:聚焦选择 体会人物内心
(一)读懂沃克医生的话,知道刘伯承内心的选择
1.根据预学单反馈信息,梳理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读懂沃克医生的话,知道刘伯承的内心面临三次选择。
3.关联单元整体,回顾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清学习逻辑,找到学生学习起点,基于学生疑问, 发现真问题。利用矛盾分析策略,在学生的认识模糊处,相机引导发
现刘伯承面临的三次选择,搭建“走进刘伯承内心选择 ”的学习支架,
创设体会人物内心的学习情境。)
(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人物内心
1.小组合作探究刘伯承其中一处内心的选择,体会人物内心
2.学生汇报交流,相机补充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
3.有感情朗读描写相关语句,加深感受。
4.小结学习方法,解答课前预学单提出的困惑。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聚焦选择,抓住描写刘伯承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进行充分批注,借助资料丰富对刘伯承的认识,并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交流,体会刘伯承丰富的内心,感悟“军神 ”形
象。)
任务三:读懂“军神 ”,感受责任担当
(一)有感情朗读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评价。
(二)探究刘伯承坚定选择背后的原因,加深对“军神 ”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价值,立足文本,立足学生
生活实际,把育人融入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粘贴学生的疑问 |
11 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