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三年级下册第 24 课 《火烧云》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作者:王永美  日期: 2025-04-14  点击:

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24

《火烧云》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语文要素分析

(1)要素分解

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把 事物写清楚 ”要求学生对事物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是什么?他怎么样?而 “从哪几个方面 ”指向的是在阅读中从关键语句中提取重要信息,从而建构起对 事物的整体认知。而要素中的 了解 ”则是对学生这一能力水平的准确定位,不

能任意拔高。

(2)纵向关联

在本册第三单元中要求“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 本单元要求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到了四年级上册  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螺旋上升,而本册从 聚焦 围绕中心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到“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的认识,这 是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有段落结构到篇章意识的逐渐渗透,为学生学

习有序地观察和表达打下基础。


2.单元横向梳理

《火烧云》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前面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 和《海底世界》,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明显中心句,学生可以快速把握事物特点, 而《火烧云》这篇课文则需要学生去提取信息并整合起来,最终形成对事物特点

的认识。

从课后习题来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我们奇妙的世界》 重在落实“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观察的角度和顺 序。《海底世界》除了要落实“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 ”,还要找关键句, 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引导学生发现构段的特点和表达的 生动。而《火烧云》这一课,学生要综合运用前两课学习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语 句和整合概括的方法,发现火烧云的特点和作者观察的不同角度,还要借助三单 元和《海底世界》课后题“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来发现作者细

致的观察和清楚的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是《国宝大熊猫》,要求初步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前面

三篇课文中要素的落实,也是为习作中“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 ”打基础。

在本单元“交流平台 ”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火烧云》 课后第三题也是对描写颜色词语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一理念融汇贯

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分类梳理并积累,为理解和运用打下基础。

3.文本价值定位

本课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虽然是小说,改编后更像写景的散

文。本文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本课语言贴近儿童,大量短句的运用,与火烧云的快节奏变化相符;一连串


  ”字结尾的句子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叹和喜悦;课文中多种形式表示颜色

的词语,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

萧红语言文字写出了火烧云上来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变化的奇妙,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认识到“奇妙的世界 ”就在自己身边,应乐于观察,在平

凡生活中发现美。

(二)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

对于文章的理解,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  ”,基本能够找到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能力可以迁移到本单元借助

关键句理解一篇文章表达的意思。

在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用 不同感官去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在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也渗透

了从不同方面去了解一个事物的方法。

2.思维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去观察并能发现事物表面的特

点,但是观察还不够细致,从多个方面去认识了解一个事物的意识仍需加强。

3.生活实际

三年级的学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缺少主动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对 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习惯性忽略,难以感受到这些平凡事物的美,根据我们课

前的学情调研数据统计,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见过火烧云。

(三)设计思路

1.任务导航,单元统整

结合单元内容,我们以“从不同方面细致观察,寻找天地间的奥秘 ”为主题, “寻秘之旅 ”为情境主线,将单元学习内容统整起来,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 字,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方面去观察和发现世界万物的奇妙,同时探寻学习的奥

秘。

2.方法迁移 ,重在运用

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既要有前两篇课文学习经验的迁移运用,也

有能力训练的提升点。因此,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发现火烧云的特点时,引导学生


回顾并运用了前面“抓关键语句并概括 ”的方法。 不仅如此,在预学汇报时,

也有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运用。

3.学情为要 ,顺学而导

本节课中四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既是对本课学习目标的回应,也是在前期学 情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困难点、能力提升点的重点突破。在预学汇报环节, 三个盲盒的挑战,都是根据课前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来确定内容。而后面对文章

结构的整体把握和对火烧云颜色特点的感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引导。

 、教学目标

(一) 自主学习,认识“喂、盈 ”等 7 个生字和多音字“模 ”,会写“必、

 ”等 13 个生字,“威武、镇静 ”等 8 个词语,通过梳理分类积累颜色词。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至六自然段,积累语言。

(三)通过“探秘之旅 ”,了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写清楚 火烧云的。通过品读语言,感受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了解火烧云绚丽

多彩的奥秘。

(四)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产生探寻世间奥秘的愿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识记生字词,会写“威武、镇静 ”等词语,积累颜色词。

2.通过抓关键语句和概括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顺序。

3.通过抓住颜色词和表示时间短的关键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变化

快。背诵第三自然段。

4.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产生探寻世间奥秘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关键语句和概括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顺序。

2.通过抓住颜色词和表示时间短的关键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变化

快。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考考你的眼力》

活动一:发现预学的奥秘

1.回顾单元

1)回顾单元导语。

2)回顾单元情境“寻秘之旅 ”,结合语文要素回顾前两篇课文。

2.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萧红把目光投向天边,看看火烧云又有着怎样的奥秘

呢?读读课题。

3.检查预习:盲盒猜猜猜

1)为了这趟寻秘之旅,同学们课前做了准备,预习了课文,我们来挑战

盲盒任务。

2)出示三个盲盒,学生以开盲盒的形式随机选择任务进行挑战。

预设 1:挑战“我会写 ”,写好易错词。

预设 2:挑战“我会读 ”,学生结合语境读准字音,句子意思读明白。

预设 3:挑战“我会梳理 ”,积累时有意识进行分类梳理。

小结:预习的时候,重点关注容易写错、读错的地方,想办法解决,还要有

意识地分类积累。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入手,回顾单元已学内容,迁移巩固 用心观察, 从不同方面发现事物的奥秘 ”这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一步提出学习任务。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对易错字音、字形和难读的语段进行学习,

为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发现课文的奥秘

1.说说自己眼中的火烧云

联系题目,用自己的话说说见过的、想到的火烧云。

2.说说作家笔下的火烧云

1) 自读课文,说说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2)萧红笔下的火烧云和自己眼中的火烧云一样吗?

3.说说课文表达的秘密

1)迁移前两课学习的方法, 自主探寻课文表达的秘密。

2)学生交流、梳理课文的表达顺序。

3)学生交流、梳理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观察、叙写火烧云的。

小结: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时,通过抓关键语句,了解到作者是从天空 和大地两个方面发现世界的奥秘。学习《海底世界》,通过抓关键语句和概括的 方法,了解到作者从这五个方面发现了海底世界的奥秘。刚刚我们运用前两课学

习的方法,发现萧红就是从颜色和形状这两个方面来写了火烧云的奥秘。

 

【设计意图:以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这一语文要素作

为抓手,链接前两课的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活动三:发现火烧云的奥秘(颜色)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寻火烧云的奥秘?请大家读一读 1-3 自然段,边读边

想:你发现火烧云颜色藏着哪些奥秘呢?

预设 1:学习第一 自然段——发现火烧云给大地万物带来有趣变化的奥秘

1)(出示图)说一说:地面上的一切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发生了那么多变

化,让原本单调的乡村生活变得多么富有乐趣。

2)读一读: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小结:霞光让大地上事物的颜色发生了多么神奇有趣的变化。

预设 2:学习第二自然段——发现火烧云名字的奥秘

学生发现火烧云名字的奥秘并朗读。

预设 3:学习第三自然段——发现火烧云自身颜色变化的奥秘

1)交流、感受火烧云自身颜色变化极多、极快。(板书:变化多、变化

快)

2)想象画面,用朗读表达感受。

3)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小结:品读语言,大家读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奥秘。通过背诵,大家把绚丽的

火烧云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关注重要语句,寻找火烧云形状

变化的奥秘。

【设计意图:以“发现火烧云颜色的秘密 ”这一主问题统整这一板块的活动, 顺学而导,通过教师的范读,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带领学生

品读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的特点,同时拓展和运用语言。】

 

活动四:发现身边事物的奥秘

1.欣赏生活中的火烧云。

2.欣赏身边普通事物中藏着的奥秘,感受天地的神奇美妙。愿意和我们一起

去探寻天地间的奥秘吗?

3.总结:孩子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天地间隐藏着

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好奇,愿意用眼睛、用心去探寻

藏在普通事物中的奥秘。】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语文要素分析

(1)要素分解

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把 事物写清楚 ”要求学生对事物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是什么?他怎么样?而 “从哪几个方面 ”指向的是在阅读中从关键语句中提取重要信息,从而建构起对 事物的整体认知。而要素中的 了解 ”则是对学生这一能力水平的准确定位,不

能任意拔高。

(2)纵向关联

在本册第三单元中要求“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 本单元要求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到了四年级上册  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螺旋上升,而本册从 聚焦 围绕中心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到“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的认识,这 是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有段落结构到篇章意识的逐渐渗透,为学生学

习有序地观察和表达打下基础。


2.单元横向梳理

《火烧云》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前面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 和《海底世界》,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明显中心句,学生可以快速把握事物特点, 而《火烧云》这篇课文则需要学生去提取信息并整合起来,最终形成对事物特点

的认识。

从课后习题来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我们奇妙的世界》 重在落实“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观察的角度和顺 序。《海底世界》除了要落实“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 ”,还要找关键句, 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引导学生发现构段的特点和表达的 生动。而《火烧云》这一课,学生要综合运用前两课学习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语 句和整合概括的方法,发现火烧云的特点和作者观察的不同角度,还要借助三单 元和《海底世界》课后题“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来发现作者细

致的观察和清楚的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是《国宝大熊猫》,要求初步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前面

三篇课文中要素的落实,也是为习作中“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 ”打基础。

在本单元“交流平台 ”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火烧云》 课后第三题也是对描写颜色词语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一理念融汇贯

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分类梳理并积累,为理解和运用打下基础。

3.文本价值定位

本课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虽然是小说,改编后更像写景的散

文。本文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本课语言贴近儿童,大量短句的运用,与火烧云的快节奏变化相符;一连串


  ”字结尾的句子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叹和喜悦;课文中多种形式表示颜色

的词语,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

萧红语言文字写出了火烧云上来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变化的奇妙,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认识到“奇妙的世界 ”就在自己身边,应乐于观察,在平

凡生活中发现美。

(二)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

对于文章的理解,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  ”,基本能够找到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能力可以迁移到本单元借助

关键句理解一篇文章表达的意思。

在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用 不同感官去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在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也渗透

了从不同方面去了解一个事物的方法。

2.思维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去观察并能发现事物表面的特

点,但是观察还不够细致,从多个方面去认识了解一个事物的意识仍需加强。

3.生活实际

三年级的学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缺少主动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对 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习惯性忽略,难以感受到这些平凡事物的美,根据我们课

前的学情调研数据统计,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见过火烧云。

(三)设计思路

1.任务导航,单元统整

结合单元内容,我们以“从不同方面细致观察,寻找天地间的奥秘 ”为主题, “寻秘之旅 ”为情境主线,将单元学习内容统整起来,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 字,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方面去观察和发现世界万物的奇妙,同时探寻学习的奥

秘。

2.方法迁移 ,重在运用

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既要有前两篇课文学习经验的迁移运用,也

有能力训练的提升点。因此,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发现火烧云的特点时,引导学生


回顾并运用了前面“抓关键语句并概括 ”的方法。 不仅如此,在预学汇报时,

也有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运用。

3.学情为要 ,顺学而导

本节课中四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既是对本课学习目标的回应,也是在前期学 情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困难点、能力提升点的重点突破。在预学汇报环节, 三个盲盒的挑战,都是根据课前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来确定内容。而后面对文章

结构的整体把握和对火烧云颜色特点的感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引导。

 、教学目标

(一) 自主学习,认识“喂、盈 ”等 7 个生字和多音字“模 ”,会写“必、

 ”等 13 个生字,“威武、镇静 ”等 8 个词语,通过梳理分类积累颜色词。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至六自然段,积累语言。

(三)通过“探秘之旅 ”,了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写清楚 火烧云的。通过品读语言,感受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了解火烧云绚丽

多彩的奥秘。

(四)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产生探寻世间奥秘的愿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识记生字词,会写“威武、镇静 ”等词语,积累颜色词。

2.通过抓关键语句和概括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顺序。

3.通过抓住颜色词和表示时间短的关键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变化

快。背诵第三自然段。

4.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产生探寻世间奥秘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关键语句和概括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顺序。

2.通过抓住颜色词和表示时间短的关键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变化

快。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考考你的眼力》

活动一:发现预学的奥秘

1.回顾单元

1)回顾单元导语。

2)回顾单元情境“寻秘之旅 ”,结合语文要素回顾前两篇课文。

2.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萧红把目光投向天边,看看火烧云又有着怎样的奥秘

呢?读读课题。

3.检查预习:盲盒猜猜猜

1)为了这趟寻秘之旅,同学们课前做了准备,预习了课文,我们来挑战

盲盒任务。

2)出示三个盲盒,学生以开盲盒的形式随机选择任务进行挑战。

预设 1:挑战“我会写 ”,写好易错词。

预设 2:挑战“我会读 ”,学生结合语境读准字音,句子意思读明白。

预设 3:挑战“我会梳理 ”,积累时有意识进行分类梳理。

小结:预习的时候,重点关注容易写错、读错的地方,想办法解决,还要有

意识地分类积累。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入手,回顾单元已学内容,迁移巩固 用心观察, 从不同方面发现事物的奥秘 ”这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一步提出学习任务。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对易错字音、字形和难读的语段进行学习,

为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发现课文的奥秘

1.说说自己眼中的火烧云

联系题目,用自己的话说说见过的、想到的火烧云。

2.说说作家笔下的火烧云

1) 自读课文,说说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2)萧红笔下的火烧云和自己眼中的火烧云一样吗?

3.说说课文表达的秘密

1)迁移前两课学习的方法, 自主探寻课文表达的秘密。

2)学生交流、梳理课文的表达顺序。

3)学生交流、梳理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观察、叙写火烧云的。

小结: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时,通过抓关键语句,了解到作者是从天空 和大地两个方面发现世界的奥秘。学习《海底世界》,通过抓关键语句和概括的 方法,了解到作者从这五个方面发现了海底世界的奥秘。刚刚我们运用前两课学

习的方法,发现萧红就是从颜色和形状这两个方面来写了火烧云的奥秘。

 

【设计意图:以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这一语文要素作

为抓手,链接前两课的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活动三:发现火烧云的奥秘(颜色)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寻火烧云的奥秘?请大家读一读 1-3 自然段,边读边

想:你发现火烧云颜色藏着哪些奥秘呢?

预设 1:学习第一 自然段——发现火烧云给大地万物带来有趣变化的奥秘

1)(出示图)说一说:地面上的一切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发生了那么多变

化,让原本单调的乡村生活变得多么富有乐趣。

2)读一读: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小结:霞光让大地上事物的颜色发生了多么神奇有趣的变化。

预设 2:学习第二自然段——发现火烧云名字的奥秘

学生发现火烧云名字的奥秘并朗读。

预设 3:学习第三自然段——发现火烧云自身颜色变化的奥秘

1)交流、感受火烧云自身颜色变化极多、极快。(板书:变化多、变化

快)

2)想象画面,用朗读表达感受。

3)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小结:品读语言,大家读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奥秘。通过背诵,大家把绚丽的

火烧云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关注重要语句,寻找火烧云形状

变化的奥秘。

【设计意图:以“发现火烧云颜色的秘密 ”这一主问题统整这一板块的活动, 顺学而导,通过教师的范读,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带领学生

品读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的特点,同时拓展和运用语言。】

 

活动四:发现身边事物的奥秘

1.欣赏生活中的火烧云。

2.欣赏身边普通事物中藏着的奥秘,感受天地的神奇美妙。愿意和我们一起

去探寻天地间的奥秘吗?

3.总结:孩子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天地间隐藏着

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好奇,愿意用眼睛、用心去探寻

藏在普通事物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识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并分类积累。

2.继续“探秘之旅 ”,品读语言,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背诵课文 3-6 自然段。

3.发现四至六自然段的构段特色,仿照说说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表达自己看

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产生探寻世间奥秘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探秘之旅 ”,品读语言,感受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特

点。背诵课文 3-6 自然段。

难点:发现四至六自然段的构段特色,仿照说说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表达自

己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三)教学过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