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三年级下册第 19 课《剃头大师》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贴着教材走
本单元围绕“ 多彩童年 ”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 《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 四篇课文。 四篇课文从不 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 活的纯真与有趣。
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剃头大师》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一方面要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 解难懂的句子 ”,其着力点在“运用多种方法 ”,学生能实现迁移 运用;另一方面,要结合三年级语文学习的要点、 中年级学生的 学情特点,前后瞻顾思考学习的生长点和突破点。本课难懂的句 子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难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难, 但只有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个句子。
通过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的分析,发现本课重点在于运用“结 合生活经验 ”的方法去读难懂的句子,其原因在于学生能够通过 已学到的方法有所体会,但若想透过文本走进人物则需要从自己 的经历等角度出发,才能感受故事中的童真和童趣。因此,本课 不仅要运用已经学习过的“联系上下文 ”“抓住关键词 ”等方法来 理解句子,还要重点运用“结合生活经验 ”感受人物的形象,这
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结合生活经验 ”这种大概念并不儿童化, 因此提出下位支架“我经历的 ”“他想说的 ”,能够更加贴近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顺着学生来
通过对学情的摸底,大部分学生勾画的难懂的句子都指向 了课后习题的例句“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像受刑了一 样。”学生能够运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初步感受到小沙的痛苦, 但是也仅限于痛苦,这是学生已有的起点。造成此情况的原因 在于学生不会主动运用“结合生活经验 ”的方法去感受人物的 心情,因此在本课时中选择以关键词“ 受刑 ”入手,从词到句、 再到段落,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重点从“ 我经历的 ”“他 想说的 ”两个角度去感受“ 受刑 ”背后的内在含义,才能从人 物细节处感受故事角色的丰满,发现人物身上的童真和童趣。
同时,监测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学生认为课文读起来简 单直接、十分有趣,但很难能深刻体会到字里行间的童真、童 趣。如小沙管剃头师傅为“害人精 ”、老师傅是小沙的“冤家 ”, 而“ 我 ”却 自诩为“剃头大师 ”。这些富有特点的称号包含了 小沙及“我 ”的主观情感,而这简单直接的“外号 ”背后是儿 童对身边人、事、物与自我的理解。因此本课重点从“害人精 ” 这个称呼上让学生产生思辨,发现其实这是厌恶“理发 ”的真 实情感,也就是童真。
(三)朝着育人去
在童年岁月里,“害人精 ”“冤家 ”“剃头大师 ”的称号成了小 沙和“我 ”的独家记忆,无论记忆是痛苦的,或是有趣的, 因为 有了真情,这些回忆便是成为了童年生活的调味剂。因此在本课 时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从故事语言里看到
自 己的童年,知道童年并不是完美的,成长过程中也总会有遇到 “冤家 ”的时候,小时候认为的“头等大事 ”也会成为弥足珍贵 的回忆。那些有趣的往事、那些有特色的人,是童年里美好的、 不可或缺的印记。无惧长大,也无畏成长的波折, 因为美好的童 年会带来前行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 之趣,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进而多层面、更深入 地理解文章,并结合联想想象,产生共鸣,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 验。
三、教学设计
(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 ”等 10 个生字,重点写好“鬼 ”字。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句子,通过回 顾“我经历的 ”,想象“他想说的 ”隐藏在小沙“ 受刑 ”背后的含 义,感悟字里行间的童趣。
3.根据“害人精 ”称号的由来,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老剃头师 傅到底是不是“害人精 ”,发现儿童本真天性的美好。
(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2.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单
(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自我介绍, 围绕“ 童年趣事 ”进行交流,唤醒已有经验。 任务一:明单元要义 激学习兴趣——激趣
1. 回顾单元要素,引出单元主题。
2. 揭示课题,发现反差,激发兴趣。
任务二:扫字词障碍 理故事情节——理趣 1. 读准重点字词, 回顾理解词语的方法。
2. 根据词语串联故事的主要内容。
3. 从关键词“ 受刑 ”入手,学习本课第一件事。 任务三:顺词句段篇 联实际掘义——掘趣
1. 由词到句,初步体会“ 受刑 ”。
2. 发现“ 受刑 ”的具体原因, 自 由朗读第 5 自然段。
3.在读句子中, 回想自 己的类似经历和想象人物的语言,更 加深入地感受小沙的痛苦,相机朗读。
任务四:顺词句段篇 联实际掘义——掘趣 1.运用方法,完成学习活动一。
2.交流感受,发现“ 受刑 ”内在的多种含义,在体会中感受 文字的趣味。
任务五:辨人物形象 悟童真童趣——悟趣
1.找到小沙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 ”原因,完成“理由圈 ”。 2.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老剃头师傅到底是不是“害人精 ”。
3.发现小沙的胆小,给小沙取个称呼,相机书写“鬼 ”字。
总结:正是因为小沙对剃头的害怕,让他觉得没有比更真切 的受刑了,这也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天真本性。作者正是通过把小 沙剃头这件小事写大为受刑,轻事写重,读起来便有了乐趣。
3. 回想自身经历,感受童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