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作者:王永美  日期: 2025-04-14  点击:

二年级下册  14 课《小马过河》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准确解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

本单元围绕“办法 ”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 马过河》三篇课文,涉及古代寓言故事、现代生活故事、童话故事。每个 故事都指向语文要素,逐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读 好对话的语气 ”两项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练习讲

故事。

多个维度谈看法。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 受和想法 ”。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后,《寓言二则》通过课后选做题,引导学 生关注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学习联系实际,明辨是非,从而落实“谈 简单看法 ”的第一个方法——讲类似的事例思考。《画杨桃》的课后第二题,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反应和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反应,学 习转换视角,对比不同,从而落实“谈简单看法 ”的第二个办法——换不 同的侧面思考。《小马过河》通过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童话故事中的

矛盾之处,学习换位思考,联系比较,从而落实“谈简单看 ”的第三个


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三篇课文三种方法的习得,都将在语文园地

——我爱阅读的《好天气和坏天气》这个故事中进行综合迁移和运用。

层层递进练朗读。统编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 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下册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本单元《寓言二则》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关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揣 摩人物心情,进行朗读训练;《画杨桃》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 号,迁移朗读方法,读出对话语气;《小马过河》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分

角色朗读,综合运用方法,读出恰当的语气。

梯度提升讲故事。二年级教科书有序列地安排了 15 次讲故事,依次提 供了图片、关键词、关键句、示意图、表格等练习支架。《小马过河》篇目 长,讲故事难度大,课后第二题有意罗列了 12 个关键词语,分成四组,每 一组词语分别指向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顺 序排列。这是在本册第 3、4、6 课,学生进行借助图片讲故事的训练后, 脱离图片这种具象支架,训练学生借助词语把长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课 后第一题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也是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融入角色、理 解内容,把有趣的对话灵活融入讲故事的过程中,用恰当的语气讲述,在

讲完整的基础上尽量把故事讲得有趣,有梯度地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二、找准学情起点,确定教学重点

关于谈看法,教材建议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获得不同认识和看法。

《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关于河水深浅的不同意见,大部分学生能够从 角色高矮或河水深浅中的某一个角度,进行简单推理说看法,但是很难做 到从多个角度思考,再条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看法。根据学情,引导学生 运用联系、比较等方法思考,再借助相关句式清楚表达。读故事中,还要 体会人物形象。关于通过小马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小

马的形象,获得成长的启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单点提取信息,对小马的


形象进行评价,但是忽略对角色形象的整体感知。教学中要根据学情,引 导学生前后联系关联,聚焦人物行为的变化,感受小马积极成长的正面形

象。

关于有感情朗读,教材要求学生分角色,读出恰当的语气。通过对学 情的调查,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感叹句和疑问句等基本朗读技巧,但是在 具体语境中运用时,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根据学情,《小马过河》的朗读 指导中,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情境中 理解人物说话意图,揣摩人物心情,读出恰当语气,为把故事讲得有趣做

好铺垫。

关于讲故事,教材安排学生借助词语练习讲长故事。通过对学情的摸 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的词语支架,可以 通过自主练习,把长长的故事讲完整,但是很难讲出趣味。根据学情,以 问题为导向,结合教材课后第一题的引导,让学生关注人物对话,综合运 用学过的方法,读出恰当的语气。在此基础上讲故事,注意人物说话的语

气,争取讲出故事的趣味。

三、阅读经典童话,实现课程育人

《小马过河》作为流传六十多年,盛传不衰的经典童话,故事以小马 的成长为主线,刚开始遇到问题,请教他人的状态非常契合二年级学生的 成长现状;后来在妈妈的启发下,能够动脑筋、试一试,最终自主解决问 题,也是二年级学生进步的方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小马积极成长

的姿态,凸显了童话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13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8 个字,会写 11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三、教学设计(共三课时)

(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问题支架,主动运用相关词语,把故事讲完整;通过

分角色朗读对话,感知人物特点,把故事讲得有趣。

2.分角色朗读对话,能读出恰当的语气,感受小马的心理变

化,体会小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3.运用联系、比较等方法,说清楚小马是怎样“动脑筋 ”的,

知道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既要动脑筋,也要试一试。

4.能联系生活中的例子,理解“ 同一事物,角度不同,看法

就不同 ”的道理,谈谈简单的看法。

(二)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第一课时已完成生字词识记,正确流利朗读

课文, 了解故事大意。

教具准备:词卡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略

一、复习检测

(一)读一读,评一评

1.同桌互测:读小词卡,根据评价标准互评、互帮。

评价标准:借助拼音读正确;想着意思读连贯。

2.集体反馈。

(二)按顺序,摆一摆

回忆故事情节,拿出小词卡,按顺序,摆一摆。


二、练习讲故事

(一)用词语,讲故事

1.同桌合作,练习用词语讲故事。

2.抽生展示,集体评价,建构标准。

(二)读对话,讲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

1)学习第 3-4 自然段,朗读小马和老牛的对话

①分角色读对话,想一想:小马过河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么想办法解决的?

②朗读指导:小马遇到问题去问牛伯伯的话要读出疑问的语

气。牛伯伯在肯定的回答。

③进入情境,想着人物身份和说话的意图, 同桌练习。

2)学习第 5-6 自然段,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①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思考:小马又遇到什么问题?怎么

办的?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③评价反馈:用恰当的语气,表现松鼠着急、小马沮丧的心

情。

④根据反馈指导,再练习分角色朗读。

2.在读出对话时恰当语气的基础上,试着把故事讲得有趣

①练习讲故事:选择一个主要情节练习讲故事,争取把故事

讲得有趣。


②抽生展示,评价指导。

③拓展练习:用上词语,把故事情节连起来讲完整;关注对

话,讲的时候注意人物对话时恰当的语气,讲出趣味。

三、说简单看法

(一)结合小马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对小马的看法。

1. 自读第 7-8 自然段,思考:老马建议小马用什么办法解决

问题?

2.讨论交流:故事中的小马是怎么“动脑筋 ”的?又是怎么

“试一试 ”的?

3.结合小马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对小马的看法。

(二)把《小马过河》和《画杨桃》两个故事联系着想,有

什么看法。

《小马过河》的故事中, 同一条河的深浅,有三种不同的看 法,《画杨桃》的故事中,同一个杨桃,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这是 为什么呢?把两个故事联系着想,还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

说看法。

 

 

 

板书设计:

14.小马过河

 


遇到问

能不能过去呢?

是深还是浅呢?

 

怎么办

动脑筋

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