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李银芬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李银芬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文涵

    扶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昕

    学府路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贵香

    元上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玥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柯烨

    桃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晓奕

    徐舍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毛旭芝

    和桥二小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苗书瑜

    新庄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旦萍

    太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唐瑛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琦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永美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烨

    城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宇桥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越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静逸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应学萍

    丁山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轲

    万石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文蕴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蜜蜂第一课时逐字稿(转载)

作者:王永美  日期: 2025-04-14  点击:

蜜蜂第一课时逐字稿(转载)

师:孩子们,大家好。我是曾老师,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听说咱们班的孩子对小昆虫特别感兴趣,你喜欢什么小昆虫?你说。

生:我喜欢小蝴蝶。

师:蝴蝶,多漂亮。

生:我喜欢可爱的小蜜蜂。

师:可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昆虫,它能酿出甜甜的蜂蜜。要是不小心被它蛰一下,滋味可不好受。

生:还有我喜欢蚂蚱。

师:多有意思,好,孩子们。我的孩子跟大家一样也读三年级,他对小昆虫也特别感兴趣,他非常喜欢这个视频,现在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

播放视频:小伙伴们你知道吗?地球上的昆虫可多了,科学家们估计它们的数量至少是人类总数的2亿倍,而且很多昆虫还特别有趣。看,这是会隐身的,螳螂有很多品种,每一种螳螂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衣,有的像一朵花,有的像一片绿叶,有的像一根树枝,有的像一块青苔,各种各样,它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让你很难发现。瞧,蜻蜓的脑袋上有两只大大的复眼,每只凤眼里都有上万只小眼睛,有了这两只复眼和中间那三只单眼,蜻蜓就好像装上了全景摄像头,即使猎物在它的身后,它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爱跳舞的蜜蜂,你不知道我是在展示自己圆滚滚的身姿吗?不。他们是跟伙伴说话了,蜜蜂一旦发现可以采花蜜的地方,就会返回蜂巢报信,如果跳圆圈舞说明采蜜地点比较近。如果距离比较远,他们就跳八字舞。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昆虫界将军就是屁步甲虫,他的屁股就像巨型机关枪,遇到敌人的时候,他立即喷射出温度非常高的毒液,一次性可以喷射70次,看完了屁股冒烟,看起来可威风了。大自然中昆虫实在太有趣了,小伙伴们快快去观察孩子们。

师:看完了视频,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生:我觉得是屁布甲虫,因为它可以连续放70次,非常神奇。

师:是的,它放屁喷出的毒液可是在保护自己。还有呢?

生:我感觉螳螂最神奇,因为它在树枝上可以隐身。

师:会隐身,多么有趣啊。

生:我喜欢蜜蜂,因为它在距离采花蜜的地点远的时候,它就会八字舞,地点近的时候他就会跳圆圈舞。

师:蜜蜂交流是靠跳舞的。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同学们,其实还有好多昆虫的秘密都藏在法布尔的这本书里读——

生:《昆虫记》

 

师:法布尔的昆虫研究所最近可忙了,他们准备召开一次实验发布会,正在招募小小发言人。你来读一读。小小发言人需要做什么?

 

生:跟随法布尔做昆虫实验,并将实验向他人介绍清楚。

师:孩子们听明白了吧?我们一起去试试,争取得到发言人勋章,准备好了吗?上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中的一篇文章,请读——

生:14 蜜蜂

师:这两个字从字形上看有什么共同点?你来。

生:它们都带有虫子。

 

师:都有相同的部件——虫。蜜字是虫字底,虫要写的扁扁的,蜂字是虫字旁,虫要写的瘦瘦的。来,我们再读课题——

生:14 蜜蜂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生字词一定难不倒,来,读读。齐读——

 

生:大概  背诵  准确无误  包括  沿途 陌生 高潮 逆风而飞 阻力

师:注意哦,逆风而飞的逆字,它的声母是鼻音n,我们再读读——

生:逆风而飞,逆风而飞。

 

师:孩子们生字词预习的不错,课文预习的怎么样呢?这里有三位同学完成了预学单,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就是实验经过的的字数不一样。第一位同学空题。

师:看来还没有一点思路。

生:第二个同学做蜜蜂做记号,比较可以。

师:还不完整。

生:第三个同学写的已经够完整的,都已经写满,出格了。

师:要是简洁一点就更好了。那你发现实验结论?没事,其他同学可以帮他。

生:前两个他们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这三个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写说的课文的最后一句,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实验结论部分大家都找准了,只是在实验过程上面,像这样的情况,在咱们班不是少数,看来实验过程是大家伤脑筋的地方,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目的?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他要做实验的目的。

师:第一自然段,你读读。

 

生: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师:这是实验目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结论?

生: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结论。

师:可能我说的不太清楚,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结论?

生: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结论。

师:我看到有其他同学他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听听,好不好?

生:第八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结论。

师:你读读呢?

生: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实验结论?(是)孩子,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的,这是实验结论,2~7自然段就是什么呢?一起说。

生:实验过程。

 

师:同学们可真会发现,原来课文是按照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三部分内容来写的,作为小小实验发言人,我们也可以像这样来介绍实验哦。那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该怎么理清?本单元的习作页里提醒我们,实验过程可以像这样分步记录,就能把实验步骤记录清楚了。

 

师:那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把书翻到51页,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请你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孩子们,这一句话,法布尔做了什么事?请同学们把笔拿出来,在书上圈画出关键词来,来,星航,我们到上面去圈。

师:孩子们,圈好了吗?来,星航,告诉大家法布尔做了什么事?

生:他在自家草丛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他圈出了关键词,同学们也是这样圈的吗?(是)这两件事情当中哪一件是主要的?

生: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把什么放在纸袋里?

生:把蜜蜂放在纸袋里。

师:哪一件更主要一些?

生不知。

师:我们请教一下其他同学。

生:我觉得应该是捉了一些蜜蜂更重要一些。

师:其他同学觉得呢?

生:是。

师:看来同学们抓到了这个句子当中非常关键的信息,现在你觉得是什么?

生:是的。

师:很好,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孩子们,我们在学习这一句话的时候,圈画出了关键词,就把握了这一句话的关键内容,知道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第一步是——

生:捉蜜蜂。

师:孩子们,我们就试着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句。你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生:默读第二句话,想想法布尔主要做了什么?圈出关键词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开始吧。

 

师:孩子们,我看到好多同学已经圈画好了,你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卡布尔主要写了他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

师:做了白色记号。

生:然后把蜜蜂放了出来。

师:还有放了出来。我看到还有同学想要回答,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生:还有走了4公里路。

师:还有走4公里路。还有?

生:我叫小女儿在蜂窝等着。

师: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生:还有打开纸袋。

师:孩子们把这一部分法布尔做的事儿圈画出来了,这几件事情当中法布尔又主要做了什么呢?

生:这句话当中法布尔主要做的一共有两件事,分别是做记号和放出来。

师:他做了记号以后做的事情是什么?

生:做了记号之后就是将蜜蜂放出来。

师:所以这一步法棍主要做的就是——

生:做记号,放蜜蜂。

师:放出来是法布尔主要做的。很好。孩子们,既然这一部分法布尔主要做的是把蜜蜂放出来,这几件事情可不可以不写了?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要写,因为是动作词语,要是没有词语之后就……

师:还没想好,是不是?我们想一想,先听听其他同学的。

生:不能。因为去掉了这几个词语,这个实验过程就不完整。

师:的确是,那做白色记号有什么用?

生:做白色记号,为了分辨放的蜜蜂和还在蜂窝里的蜜蜂。

师:是为了把它区别开,所以你觉得做了白色记号能不能不写?

生:不能。

师:那其他同学呢?前面几件事儿可不可以不写了?

生:其他的不可以不写,因为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的时候,就是为了更加细致地记录蜜蜂回到蜂窝的时间,走了4公里路,是为了让蜜蜂迷失方向,看它们有没有辨别分散的能力。

师:我发现你的小脑瓜可真会思考。很好,孩子们,4公里有多少米?

生:4000米。

师:同学们数学学得不错,咱们学校离凤山公园差不多四公里,远不远?

生:不远。

师:看来法布尔在这里没有选择直接在蜂窝旁就把蜜蜂放了,而是要放到千里之外,说明法布尔在做实验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这些事儿刚刚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原来法布尔做的这些事儿都是为放蜜蜂做准备,所以这一部分法布尔主要做的是——

生:放蜜蜂。

师:很好。孩子们,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通过分析,找到了句子当中的主要信息,这也是把握关键内容的方法。好,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句,回顾实验步骤,体会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科学的严谨态度。

生读。

师:后面三句话分别讲了什么?我们来看看第三句。你读一读第三句。

生:20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这一句介绍了什么?

生:介绍了蜜蜂被放了出来后,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蜜蜂一定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吗?

生:不是。因为里面有“好像”,法布尔看了看他们在到处飞向,也不确定他是不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所以从“好像”这个词我们知道这一部分是法布尔的猜想。这是他想到的内容。接着往后面看,还有没有想到的?

生:还有就是在第四句的这时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这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也就是想到的,因为他不确定蜜蜂是不是真的为了减少阻力而低飞。

师:你说得很完整,那么哪一部分?我听到你把这一个部分读了两遍,是这里,对吗?

生:大概。

师:想到的内容是——

生:可以减少阻力。

师:是的,后面还有吗?你说。

生: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这能看到遥远的家?怎能看到遥远的家也是想到的,他觉得可能蜜蜂飞得很低,看不到遥远的家。

师:你很会思考,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怎能。

师:“怎能看得出来”是想到的吗?很明显,哪个词语?大家说——

生:我想。

师:是的,同学们,这三句话除了法布尔想到的,还有什么呢?

生:他们飞这么低,怎能看这怎能看到遥远的家,这里凸显了他们看不到遥远的家,这是他想象的,对不对?

师:除了想到的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除了他想到的,还有他看到的。

师:哪些是看到的?

生:20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师:这是看到的。还有吗?

 

生:这时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师:你对课文非常熟悉,谢谢你。孩子们,原来这几句话都是在讲法布尔看到了以及想到了,这就是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这一部分法布尔主要做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他主要做的是蜜蜂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师:那他主要做的是?

生:那他主要做的是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师:这是他的思考。那孩子,思考的前提是什么?没事,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

生:这几句主要写了法布尔看到的和想到的。

师:那么看到的和想到的主要就是——

生:主要就是他观察到的和思考到的。

师:很好,你非常会概括,思考的前提是需要仔细观察,所以这一部分法布尔主要做的就是——

仔细观察。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的第三步就是仔细观察,观察蜜蜂,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更简洁的词来概括,为看蜜蜂。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圈画出了关键词,通过分析,找到了几个句子当中的共同信息,进行了概括。知道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第三步是——

生:看蜜蜂。

师:是的,这也是把握关键内容的好方法。孩子们,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老师读看到的部分,同学们读想到的部分,我们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

 

师生合作读。

师:孩子们,我们在学习《花钟》这一课的时候,学过了借助关键语句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而在学习这一个自然段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关键语句,帮助我们概括,我们就用上了圈画关键词,通过分析,找到了句子当中的主要信息,还进行了概括,知道了几个句子当中的共同信息。那么知道了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法布尔——

 

生:捉蜜蜂 放蜜蜂  看蜜蜂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上圈画分析概括的方法,把握关键内容,学习3~7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他们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开始吧。

 

师:好了,孩子们。来,我看到大多小组已经填好了,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小组的学习单。从学习单上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把法布尔的观察和思考都通过圈画关键词已经写了出来了,只是在实验步骤上有所不同,我们来听听这两个小组的想法。其他同学仔细听听,看看他们和我们想的有什么不一样。一号小组,谁来汇报?

 

生:我们觉得应该在每个时间段飞回来的蜜蜂只数都不同。

师:发现了它们的变化。

生:每一次都有可能变少,但可能也会增多,所以我们就把后面的分成了三个小步骤。第四步是飞回两只,第五步是观察到的飞回三只,最后的第六步就是发现了飞回的15只蜜蜂。

 

师:这个小组他们通过了圈画,分析,总结出了这几步。二号小组,你们这里只有一步,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好,你来。

生: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是分为两步,因为我们找的时候,第三自然段飞回两只,我们觉得是重点。第五自然段飞回三只,我们也是觉得它就是重点。

师:抓到了关键词,把握了这一部分的关键内容。

生:我们在第六自然段,第二天我检查的时候发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地方,15只是关键词,所以你们总结出了总共有4步,第四步是看蜜蜂飞回来的只数。

 

师:这是第四步,是看蜜蜂飞回来的只数,其实只数是数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你们觉得两个小组哪一组更好?

生:我觉得第一个小组更好,他的实验步骤和法布尔的观察与思考考都比他写的多,而且更完整,更好。实验步骤他们还是分了步骤的,但是第二个有点简洁过度了。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我觉得是第二个好。因为他的实验步骤比第一个概盖了一下。第一个小组的实验步骤,都是属于第二个小组的第四步,所以我们可以解决概括成第四步看蜜蜂飞回来的只数,所以我觉得第二个小组更好一点。

师:听明白了吧?听明白了,喜悦,现在你觉得呢?

生:我还是觉得第一个。

师:仔细看,第一组同学的飞回两只,飞回三只,以及飞回15只,他们二号小组,他们觉得不管飞回多少只,法布尔在这一部分主要做的就是看蜜蜂回来的只数,你明白了吗。(明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更好?

生:第一组。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一致了,这一部分都是在法布尔在数蜜蜂回来的只数,我们就可以概括为数蜜蜂。

师:刚刚一号小组用上了圈画,分析,只是在概括上面,我们还需要再努把力。请一号小组的同学上来领取两位同学的两个蜜蜂贴。二号小组他们用上了圈画,分析还进行了概括,请二号小组的组长上来来领取你们小组每个人每位同学的三个蜜蜂贴。孩子们,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上其他的办法来把握关键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圈画,分析,概括,把握了关键内容,也理清了实验过程,知道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第一步是——捉蜜蜂,第二步是——放蜜蜂,第三步是——看蜜蜂,第四步是——数蜜蜂。那孩子们现在实验过程我们理出来了,课前让大家伤脑筋的表格会填了吗。

 

生:会填了。

师:那孩子们实验过程除了像这样分步记录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把这些步骤连起来说清楚?

师:可以用关键词把它们串起来,你能想到哪些词?

生:首先 然后 最后

师:你试着用上这样的词语把实验过程说一下。

生:首先法布尔先捉捉了20只左右的蜜蜂,再把它们做上白色记号,放出纸袋再看看飞回来蜂窝里的蜂窝的蜜蜂有多少只,再数数一数做了白色记号的蜜蜂有多少只。

师:现在你的思路特别清晰了,用上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就能把实验过程说清楚了。孩子们,作为小小实验发言人,只说清楚实验过程就,还得要说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我们在科学课上学习实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师:现在离发布会还有一点点时间,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三部分内容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练说一下待会儿要发言的内容,开始练说。

 

师:好了,孩子们发布会开始了,谁来?

生:大家好,我是张新元,欢迎来到实验发布会,今天我明白了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他是想验证一下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先是捉蜜蜂,第二步捉蜜蜂,再是放蜜蜂,第三步观察蜜蜂,第四步再数一数带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最后他得出来的结论是蜜蜂并不是靠的超常的记忆力,而是它确确实实有辨认风向的能力,谢谢大家。

师:祝贺你,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了答案,恭喜你成为小小实验发言人。来,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握关键内容,理清了实验过程,还介绍清楚了整个实验,下节课我们还将用文学家的语言再次召开实验发布会,相信到时候会比今天更精彩。好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