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6个生字,会写“肆、帽”等11个生字。
2、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大意。
3、理解猴子放肆的行为和水手的笑引发的孩子的情绪变化,能说出水手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猴子放肆的行为和水手的笑引发了孩子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孩子陷入危险境地的复杂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查现场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侦探征集令,怎么回事呢?
近期,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竟然发生了跳海事件!该事件引起了当地警察局长的高度重视,需要征集小侦探们前往课文《跳水》中去调查清楚事件原委。
征集条件是(一起读): 思维敏捷 善于思考 随机应变
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委托?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17跳水),齐读课题《跳水》(干净利落,再来一次)
4.了解作者: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非常杰出的儿童小说(板书:小说)。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生平。
这些作品熟悉吗?他们可都是世界名著呢,他特别擅长写小说。
5. 任务一 观察现场: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跳水》这篇课文了,那你知道这个故事现场在哪里?(海上,远洋回来的一艘帆船)。看:船上供人居住的地方叫(船舱),船舱前面的空地叫(甲板),船帆中间竖着的杆子叫(桅杆)。这根桅杆高不高?猜猜大约有多高? 远洋的帆船主桅杆大约有30多米,我们的教室大约有3米高,这根主桅杆相当于10层教学楼那么高呢。桅杆上横着的这一根根木头叫(横木)。
想象如果你站在最高的、最短的这根横木的一头,并且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也就一米多,会有什么危险?(一不小心摔下来)你的心情怎么样?(害怕、恐惧、紧张、无助) ——真是太危险了,让人心惊胆战。一起读好这些词。可是帆船上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站在了最高的这根横木的一头。他是谁?(板书:小孩)
4. 理清人物:除了这个小孩,船上还有哪些人物和角色呢?船长、猴子、水手(板书)
5.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了解清楚。
二:初读课文,还原事件
1.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二: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照样子,说一说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 孩子 结果:船长 水手
2. 检查字词
a放肆 吓唬 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强调轻声、后鼻音;
教学生字:肆、帽,左右结构,哪边窄哪边宽?,注意笔顺和横画间距,书空先横后竖有顺序,左边部首要紧凑,横画间距写均衡;左边金字旁,右上帽字头稍扁,横画居中,右下目字瘦高。 一起读,记住字音字形。
b撕咬 逗弄 钩住 扭着身子 龇牙咧嘴
这些词语都与谁有关? 他在对着谁龇牙咧嘴? 真是太放肆了。
3.梳理关系
(1)那它为什么如此放肆呢?齐读课文第一小节,用一句话概括。
水手拿猴子取乐。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呢?这一小节写的是谁与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水手和猴子) 发生了什么故事?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你看,抓住人、事这些关键词,就能精准概括。
(3)下面请同学们照着这样的方法,想一想:接下来是猴子和谁发生了故事,孩子和谁发生了故事,船长和谁发生了故事,水手又和谁发生了故事?举手交流
生汇报: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海;水手救孩子脱险。
(板书:逗、追、逼、救)
4、汇报事件
(1)课文写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我们来串起来读一读吧。现在,局长想听听小侦探们的汇报:谁能根据思维导图,将本次危机事件汇报清楚,尝试用上“因为 所以”这个句式,同桌间先说一说。
这位同学的思维过程非常清晰、完整。
还用上了其他的关联词,讲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发现没有,这些故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这些有着因果关系的一个个故事就构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板书:情节),他们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其中,最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的,就是孩子站在最高的那根横木,命悬一线的那一刻了。究竟是谁把孩子一步步推向了险境?小侦探们,让我们继续调查。
三、品读细节,探究责任
1.任务三:快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1、用“——”画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
2、圈画猴子、水手的相关描写,小组讨论、交流:是谁引起了孩子心情的变化。
2、聚焦孩子心情的变化:开火车回答:
a笑得很开心;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有点生气、尴尬、无助);
气的脸都红了(面红耳赤,火气已经烧到了脸上,快不受控制了);
气急了、(气到了极点那就是愤怒了,火冒三丈,彻底失控了)
害怕(害怕什么)
请你来读读这危险的境地。(2人)
“这时候。。。。。。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你读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他已经失去了平衡;无助、害怕,连经验丰富的水手都被吓呆了;)稍微重音、加快语速,紧张、危险的气氛会更浓烈,能和老师配合着来试试吗?
同学们,那你知道造成孩子心情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谁在旁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的呢?
是的。孩子的处境极其危险,造成的原因,跟猴子的逗弄分不开。
3、聚焦猴子:
a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谁来说说当时猴子的表现?
逗弄:摘、戴 (你找到了相关的动词)
b孩子为什么气红了脸? 逗弄:咬、撕
c孩子为什么气急了? 逗弄:龇牙咧嘴
对照着阶梯图,连起来说,用上“首先 接着 最后”
你觉得猴子在逗弄孩子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怎么样了?(放肆、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面对猴子不断地用逗弄你、戏弄你,你当然会?越来越生气,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幕:一起读“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指导读:a当你的帽子被猴子无情撕咬,你的感受是?你会怎么读?
b当你眼睁睁看着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上时,甚至龇牙咧嘴对你做着怪样的时候,你内心深处的感受是?你会怎么读
c是呀,此时的我们都火冒三丈,心灵极度受伤,一起读。
d就这样,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一步一步迈向了险境。正是因为猴子的一步一步的变本加厉的逗弄,才让孩子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那么,孩子心情的变化除了猴子的逗弄,还和谁分不开?和他的什么分不开?(板书)
4、聚焦水手:水手们的“笑”出现了几次,迅速用“~~~”找出来。开火车读一读。 这三次笑,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次:女生读 孩子也笑得很开心,打击一起同乐。
结果导致猴子变得?更加放肆了,做了什么?
因为水手哈哈大笑,孩子也笑得很开心,导致猴子放肆起来,因而忽然跳到
第二次:男生读 导致猴子更放肆;孩子哭笑不得,为什么?(除了猴子的放肆还有水手的嘲笑(水手不来帮忙还要笑话他,这是什么笑),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第三次:齐读 作用是?用句式回答?
水手不断地嘲笑孩子,此时孩子才十一二岁,正是自尊心极强的年纪。他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嘲笑吗? 听到这样的嘲笑,孩子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A抓住猴子,他想教训猴子。 B更加激发了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强大。 c他要追回的仅仅是帽子吗? 他要夺回自己的尊严、面子:怪不得“他的手。。。”
发现了吗,孩子的心情、猴子的放肆都和谁有关?所以,水手的笑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推波助澜)
这正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匠心:凡出场的人和物都必不可少且各具其妙。
6. 下面,请小侦探们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撰写孩子遇险原因调查报告,并向局长汇报。
5.总结:学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孩子陷入险境是孩子自身、水手、猴子共同导致的,三个原因缺一不可,孩子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孩子和猴子之间的矛盾,孩子和水手之间的矛盾,共同把它推入了险境。
四、总结质疑,布置作业
1. 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船长父亲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2. 课后请完成习字册,注意字迹端正、美观。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
【板书设计】
17.跳水
猴子 小说情节
取乐 追 船长 推
水手 逗 逼 动
救 孩子 “笑”